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5年6月份的一天,家住江蘇的李女士和家人一起來到附近的公園玩耍。
李女士是云南人,對各種各樣的菌子簡直是情有獨鐘,所以走到公園一處的時候,她在路邊一眼就看見了一些蘑菇。
這些蘑菇長得白白嫩嫩的,看上去非常有食欲,李女士覺得自己認識很多蘑菇,這些應該是能吃的那種。
于是她就找過來一個筐子,摘了滿滿一筐想要帶回家吃。
回家之后李女士就將蘑菇清洗之后炒熟端上了餐桌,一家人都覺得吃不慣,但是李女士卻覺得很美味。
于是其他人就只是嘗了兩口就不吃了,但是李女士卻吃了滿滿一碗。
當天晚上的時候似乎一切都正常,但到了第二天李女士就撐不住了,她開始犯惡心,還拉肚子。
于是家人趕緊將她送進了醫院,結果發現她吃的是一種劇毒蘑菇!
這種蘑菇毒性非常高,主要會損害肝臟,嚴重的時候還會造成昏迷甚至是死亡。
李女士來到醫院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肝臟嚴重受損的情況,于是醫院趕緊對李女士進行了專業的搶救。
最終李女士的肝臟功能出現了恢復的跡象,最終保住了性命。
那么究竟是什么蘑菇的毒性潛伏期時間這么長呢?
?——【·白桿桿,白傘傘·】——?
這種蘑菇叫做鵝膏毒肽蘑菇(俗稱 “白毒傘”“白羅傘”)最容易讓人放松警惕的,就是它的外貌。
它沒有鮮艷的色彩,沒有奇特的斑紋,通體以白色為主,就像自然界里“干凈無害”的代表。
它的菌蓋初期呈半球形,隨著生長逐漸展開成傘狀,直徑通常在 5-12 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略帶淡黃色,邊緣整齊,沒有鋸齒或裂紋。
菌柄直立,同樣是白色,基部膨大呈球形,像一個小小的“底座”,在菌柄中部還有一圈白色的菌環,這是重要的識別特征之一。
菌褶密集,白色,離生(即菌褶不與菌柄相連),用手觸摸會覺得光滑細膩。
最關鍵的是,它的菌托(位于菌柄基部,包裹著幼嫩菌蕾的結構)呈杯狀,白色,這也是鵝膏屬毒蘑菇的典型標志,只是有時候會埋在土壤里,不容易被發現。
正是這種“樸素無華”的外形,讓很多人誤把它當成可食用的 “白蘑菇”。
李女士在云南常吃的食用蘑菇里,就有幾種和它外形相似的品種,這也是她自信“能分辨”的原因。
她忽略了不同地域蘑菇品種的差異,更沒注意到菌環和菌托這些細微卻致命的特征。
鵝膏毒肽蘑菇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所以每年6-9月,南方的梅雨季節或北方的雨季,都是它們生長的高峰期。
它們不是獨立生長的“孤獨個體”,而是和樹木形成共生關系的“合作者”。
菌根會深入松樹、櫟樹、樟樹等闊葉樹或針葉樹的根系,吸收這些樹木的養分維持生長,同時也會幫助樹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質。
因此,在城市公園的樹蔭下、郊外的樹林里,尤其是松樹林、橡樹林附近,最容易發現它們的蹤跡。
這種共生關系讓它們的生長范圍很廣,不會集中在某一個固定地點,可能今天在樹根旁,明天就在幾步外的草叢里,給識別和防范增加了難度。
而且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從菌蕾到成熟只需要3-5天,一場雨后突然冒出,沒幾天又會枯萎消失,像一個來去匆匆的“隱形殺手”。
很多人以為毒蘑菇只在偏遠山區出現,其實鵝膏毒肽蘑菇的分布范圍遠比想象中廣泛。
在我國,從云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地區,到江蘇、浙江、安徽等華東地區,再到河南、陜西等中原地區,甚至東北的部分山林,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江蘇的氣候尤其適合它們生長——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城市里的公園、植物園有大量樹木,為它們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李女士在公園路邊采摘到毒蘑菇,并非偶然,而是這種蘑菇已經滲透到了城市的綠色空間里。
不僅在我國,鵝膏毒肽蘑菇在全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分布。
歐洲的法國、意大利,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都有因誤食白毒傘導致死亡的案例。
讓鵝膏毒肽蘑菇成為“毒王”的,是因為它含有的鵝膏毒肽這種環肽類毒素,這類毒素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和毒性。
這種毒素有三個可怕的特點:耐高溫、耐蒸煮、耐消化液,李女士用 “清洗煮熟后炒制”的方式,根本無法破壞它的毒性;
而且毒性極強,成年人只要攝入50 克左右的(約一兩)含有鵝膏毒肽的蘑菇,就可能致命;
最關鍵的是,它的毒性發作有明確的“三步曲”,正是這個過程讓很多人錯過生機。
一開始是潛伏期(0-6 小時),毒素進入人體后,不會立刻發作。
它會被腸道吸收,隨血液進入肝臟 —— 這里是它的主要攻擊目標。
在潛伏期內,中毒者沒有任何不適,像李女士吃完蘑菇后當晚毫無癥狀,就是處于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越長,毒素在體內積累得越多,對器官的損傷就越嚴重。
接下來就是消化道癥狀期(6-24 小時),潛伏期過后,毒素開始刺激胃腸道黏膜,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就像李女士凌晨出現的反應。
這個階段通常持續數小時,癥狀看起來和普通腸胃炎沒區別,很容易被誤認為“吃壞肚子”。
然后就是假愈期(24-48 小時),消化道癥狀會突然緩解,甚至完全消失,就像李女士第二天感覺“好轉”一樣。
這是因為毒素暫時停止刺激胃腸道,轉而集中攻擊肝臟和腎臟。
中毒者往往以為“病好了”,不再采取任何措施,但此時肝臟細胞已經開始壞死,腎臟也在逐漸受損 —— 這是最危險的階段,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放松警惕,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最后就是器官衰竭期(48-72 小時),假愈期過后,毒素對器官的損傷全面爆發:肝臟失去代謝功能,出現黃疸、肝腫大、肝功能衰竭;
嚴重時還會影響心臟和神經系統,出現昏迷、抽搐、休克。
李女士在第二天下午出現的癥狀,正是進入了這個階段。此時即使就醫,也很難逆轉器官損傷,致死率高達70%以上,也就是說,潛伏期之后致死率會更高一些。
鵝膏毒肽蘑菇就藏在我們身邊,它沒有可怕的外表,沒有即時的毒性發作,所以我們平時一定不能亂吃東西,更不能忽略很多菌子的相似性。
參考:
環球網《云南人在江蘇逛公園采蘑菇,自信能分辨是否有毒,炫了一碗后中毒險喪命》2025-7-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