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王者歸來,怎么變成了“煩事登場”?特朗普恐怕自己也沒想到,還沒打仗,麻煩就先排隊來了。
支持率下滑、健康受質疑、盟友反目、抗議遍地、預算告急、外交失衡,每一項單獨拎出來都足以讓總統頭疼,何況是同時發生。
這不是一場危機,而是權力基礎正在動搖的信號。
現在的問題不再是特朗普還能執政多久,而是他是否還能穩住政權的正當性。
一:健康隱患暴露,權力接力棒搖搖欲墜
特朗普病了。
2025年7月17日,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宣布,特朗普確診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萊維特稱這是一種常見疾病,尤其在 70 歲以上人群中更為普遍,且未發現心力衰竭、腎功能障礙等嚴重疾病的跡象。
白宮醫生肖恩?巴巴貝拉也發布備忘錄證實了這一診斷,并表示特朗普“仍然保持良好健康狀態”。
雖然,這不是致命疾病,但對于一位79歲的總統來說,身體狀況的任何波動都不是小事。
而且,特朗普并不是第一次被爆出患病問題了。
2 月,特朗普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晤時,手部瘀青非常明顯。
4 月,特朗普在出席活動時被拍到手部使用遮瑕膏。
7 月 15 日,特朗普接受采訪時,再次被拍到手背上涂抹了遮瑕膏。
白宮的解釋更是搞笑,稱:這些瘀青是由于特朗普頻繁握手導致的。
加上他登機時步伐不穩,許多人質疑他是否還能繼續執政。
畢竟之前,特朗普曾多次諷刺拜登“年老體衰”,稱其為 “瞌睡喬”,以此攻擊拜登不適合擔任總統,如今,現年 79 歲的特朗普也面臨健康問題挑戰。
外界開始質疑他是否還能勝任總統職責?如果他無法繼續執政,副總統J.D.萬斯能否接棒?
為什么大家會有這樣的擔憂?問題就出在特朗普的用人方式,和別人不一樣。
在他這里,經驗不是關鍵,忠誠才是通行證,“聽話”勝過“會干”,是特朗普選人的核心邏輯。
J.D. 萬斯,他曾是暢銷書《鄉下人的悲歌》的作者,靠著批評“自由派精英”在右翼圈子里走紅。
但他真正進入政壇的時間并不長,參議員任期還沒干滿,就被特朗普欽點為副總統搭檔。
這個決定當時就引發不少質疑,而且,缺乏外交與行政經驗,連共和黨內部都不愿將賭注押在他身上。
所以,特朗普的健康,成了整個政府穩定的隱患。
二:支持率雪崩,鐵票倉失守
美國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大約有5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特朗普對他們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認為特朗普“對自己有所幫助”的,只占比大約25%。
就連曾經支持他的“鐵銹帶”藍領群體,如今也開始動搖。
導致特朗普支持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特朗普推動的 “大而美” 法案,7 月 3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 218 票贊成、214 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了 “大而美” 法案,7 月 4 日,特朗普簽署該法案使其生效。
該法案計劃未來 10 年內減稅 4 萬億美元,并削減至少 1.5 萬億美元支出。
聽上去是個雙贏局面,但細看才發現,刀子落在了普通人身上。
削減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醫療補助、食品援助、公共住房、老年人社保等領域。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該法案將導致未來 10 年內約 1180 萬美國人失去醫療補助保險。
減稅的確有用,但最大的受益者是大企業和高凈值人群。
對普通美國人來說,這不是“大而美”,是“大而空”。
二是:特朗普肆意發起關稅戰,
白宮說這是“保護美國制造”,但現實是,物價上漲、供應鏈混亂、企業成本飆升。
受傷最重的,不是華爾街,而是底層工人。
鐵銹帶的中小工廠訂單銳減,不少企業被迫裁員,有的甚至直接關門。
更諷刺的是,部分工廠老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根本沒要求他打這場仗。”
這讓不少選民開始懷疑,特朗普到底是在為誰打仗?真的在“讓美國再次偉大”,還是讓他們更難活下去?
當選民的飯碗被打碎,口號就變得毫無意義。
從“特朗普讓我們重新站起來”,到“他把我們推回去了”,民意就是這樣變的。
三“愛潑斯坦門”舊案復燃,信任防線全面崩裂
7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真實社交”發文怒斥《華爾街日報》刊登其致愛潑斯坦的“偽造信件”,稱“這不是我的話,我也不畫畫”。
特朗普還稱該報道“虛假、惡意、誹謗”,并表示將起訴《華爾街日報》、新聞集團及魯珀特·默多克本人。
他強調,已親自警告默多克與主編艾瑪·塔克該信為偽造,但對方仍執意刊發。
不管特朗普怎么解釋,但民眾并不買賬。
尤其在他2024年競選時曾承諾公開“愛潑斯坦名單”的背景下,如今的沉默為何?
7月17日,特朗普突然要求司法部長邦迪解封大陪審團證詞,稱要“還自己清白”。
這一前后不一的舉動加劇了外界疑慮。
“如果名單不存在,解封什么?”
“如果存在,為何現在才動手?”
連MAGA內部的支持者都開始質疑他是否真的“反腐到底”。
政治信任的根基,開始松動。
四:地方政府“造反”,聯邦命令遭遇挑戰
如果說“愛潑斯坦門”動搖了白宮的道德底線,那地方政府的“反叛”,則直接挑戰了聯邦政權的執行力。
7月16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終止對加州高鐵項目的40億美元聯邦撥款,理由是“效率低下、管理混亂、浪費公款”。
但加州方面并不認賬。
州長加文·紐森第一時間召開發布會,宣布將對聯邦政府提起訴訟,直指此舉是“赤裸裸的政治報復”。
這不是加州第一次“對著干”。
更早些時候,加州等20州,曾將特朗普告上法庭。20州一致認為,特朗普應恢復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防災減災計劃。
大部分情況下,民主黨州起訴特朗普的結果,是沒有結果,但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可以高枕無憂。一旦民主黨人贏得國會選舉,等待特朗普的,沒準就是接連不斷的彈劾。
五:抗議潮洶涌,MAGA陣營裂解成現實
如果說地方政府的反擊是“體制內的抗拒”,那街頭的抗議,就是“民意的直接宣判”。
2025年7月17日,全美1600多個城市爆發抗議行動,主題是“善意抗爭永存”。
這場由“捍衛公眾利益組織”等民權團體發起的抗議活動,直接針對特朗普的福利削減、醫療壓縮、移民政策等一系列改革。
抗議中的 MAGA 參與者屬于 “經濟民粹派”,與特朗普當前的 “建制派聯盟”(如與馬斯克的合作)存在矛盾。
例如,特朗普在 2024 年競選時承諾 “清除深層國家”,但執政后卻依賴高盛、戴爾等企業游說集團推動法案。
這種反差導致基層支持者轉向街頭表達不滿。
六:外交戰線焦灼,中東政策陷入兩難
如果說國內已經是一地雞毛,那國際戰場上,特朗普也正陷入被動。
中東局勢,再次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
7月18日,哈馬斯發言人阿布·烏拜達在中宣布,哈馬斯愿意一次性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以換取加沙永久停火。
這是近幾個月來哈馬斯首次公開表態愿意全面妥協。
但以色列政府迅速拒絕,稱將繼續軍事打擊哈馬斯,直至其“完全癱瘓”,以軍隨后空襲加沙多地。
聯合國與歐盟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
但內塔尼亞胡鐵了心要消滅哈馬斯,這會讓特朗普承受著巨大壓力。
特朗普的中東政策,進退維谷。
六大噩耗撲面而來,特朗普這一次,真的站在了風口浪尖。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當支持者轉身離去,當盟友開始質疑,當制度失去信任,權力的堡壘就不再穩固。
政權之危,不在外敵,而在內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