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最近的亞洲杯,真是讓人看得五味雜陳,賽前剛剛因為張子宇橫空出世,輿論一片看漲,尤其是徐靜雨,帶頭高調喊話“未來中國女籃能靠張子宇掀翻美國、奧運奪金,話音剛落,半決賽就被日本女籃當頭潑了盆冷水,全場81比90,止步決賽,這種劇情說巧不巧,真像是現實和理想正面硬剛,誰也沒給誰留面子。
其實從亞洲杯小組賽就能看出端倪,中國隊首戰大勝印尼53分,張子宇一戰成名,數據和鏡頭都很亮眼,徐靜雨們的自信也開始發酵,氣氛就像春晚剛開場還沒出bug,人人都覺得中國女籃這回穩了,甚至有點“逆天改命的意思,可問題是,印尼這種級別的對手,說難聽點,放在亞洲也就是陪太子讀書,真碰上日本,現實就來了。
說回半決賽,張子宇雖然19分鐘拿下17分9板,賬面數據看著還行,但比賽的走向、場上的細節,其實一覽無遺地暴露出經驗和技術的短板,體能下滑后,幾次籃下機會都沒把握住,尤其末節關鍵階段,進攻端投籃失手,防守端幾乎成了折返跑工具人,日本女籃一加速、攻防轉換一提速,張子宇就跟不上節奏,這種局面對18歲的她來說,其實也不算意外,畢竟是第一次打成年隊高強度比賽,但如果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她“身高一掛,那多少有點理想化了。
場上細節其實很扎心,日本女籃的內線身高確實不如張子宇,但人家靠的是團隊協作和節奏變化,突破、分球、擋拆,幾乎沒有死板套路,就是專門針對中國女籃內線慢、腳步重這一點猛打,張子宇雖然靠身體能在籃下吃餅,但只要一離開油漆區,進攻效率立馬下滑,防守端同理,搶籃板更多靠身高卡位,遇到對手身體素質更爆炸、動作更靈活時,優勢就被無限拉平了,這種場面中國女籃不是沒見過,但每次都還是會吃虧。
其實回頭看中國女籃這些年的成長軌跡,最怕的就是“高開低走這一幕,尤其當外界開始過度吹捧某一個新人、某一個點時,往往會出現“捧殺,媒體和球迷都喜歡造神,但比賽是不會騙人的,這場失利其實給張子宇和全隊都敲了警鐘,身高優勢當然重要,可技術、節奏、對抗、心態,哪個環節拉胯都得吃苦頭,不是說你有個2米多的中鋒就能橫行天下,這在世界大賽上根本行不通。
再說徐靜雨的“擊敗美國奪金論調,說實話,這種話題流量是有了,但現實嗎,真心不現實,別說中國女籃現在還拼不過日本,后面還有澳大利亞、韓國這種老對手,世界大賽一遇到歐美頂級內線,張子宇的身高優勢能剩幾分都難說,況且人家美國女籃的節奏、技術、身體素質和臨場應變,和亞洲球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幻想靠一個新人一夜封神,未免太高看“天賦紅利了。
當然,張子宇的問題不是不能改、不能補,18歲就打成年隊能扛住壓力,這已經很不容易,真正讓人擔心的是,外界的節奏是不是太快了,動不動就“點贊回懟、對噴吹捧,三天兩頭把球員架在風口浪尖,這種氛圍對年輕球員未必是好事,也希望媒體人和球迷能理智點,別讓張子宇走成“第二個希望之星,最后又被現實打臉,倒不如像楊瀚森那樣,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場都算數。
中國女籃這次失利,還有個現實問題,沒能進決賽,也就沒法通過亞洲杯直接拿到2026年世界杯的門票了,接下來還要去打世預賽,這種賽程其實對年輕球員是機會也是考驗,能不能補上技術短板、提升比賽經驗,才是決定未來上限的關鍵,畢竟,世界大賽不等人,靠“天賦吃飯的窗口期,轉瞬即逝。
最后,關于張子宇的成長路徑,也有網友在討論:到底要不要早點去WNBA“留學,畢竟國內聯賽的節奏和強度,和世界大賽差距還是很大,這方面籃協的態度也很重要,放不放人、怎么放人,直接影響球員能不能接觸到頂級對抗,如果還在閉門造車、自己玩自己的那一套,指望“天才少女獨自帶隊逆天改命,恐怕又得等下一個“張子宇出現。
這場亞洲杯給中國女籃和張子宇上的一課不輕,媒體和球迷的熱情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冷靜和耐心,別再抱著“逆襲美國的幻想自嗨,先把亞洲冠軍拿回來再說,張子宇要想成為真正的“大魔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腳踏實地、技術進步、心態過硬,比什么豪言壯語都管用,這才是真正的懂球之人該有的冷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