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后院那株老槐樹下,拴著幾頭老黃牛。它們低頭啃著草根,眼皮都懶得抬一下。隔壁會議室的喧囂與它們無關,表彰名單上的紅頭文件也與它們無關。它們只管拉犁,拉得深,拉得直,犁溝里翻出沉默的泥土。
老張就是這樣的牛。二十年科員,筆頭磨禿了五支,報告摞起來比他女兒還高。新來的小王,不過三年,已經踩著他的脊梁骨坐進了副科長的皮椅。小王有何能耐?不過是酒局上替領導擋酒擋得漂亮,領導千金留學的手續辦得熨帖。老張的總結報告被“缺乏亮點”打回時,小王正用五張花哨PPT,換來五千萬的“智慧停車”項目批文。那項目如今爛在市中心,像塊流膿的瘡疤。
體制外的江湖,牛馬換了個名字,喚作“工蜂”。李工在車間泡了半輩子,機器轟鳴是他的胎教音樂。新總監空降,帶來一套“精益化”經書。李工皺巴巴的筆記本上,滿是油污浸透的參數,抵不過總監助理三頁光鮮的“產能優化分析報告”。機器停了,數據飛了,廠子瘦成一副骨架。李工被“優化”那日,車間里嶄新的標語還在風中招搖:“向效率要未來!”——未來?工蜂的蜂巢塌了,蜜早被會唱贊歌的黃鸝啄食殆盡。
這世道,犁地的總被遺忘,唱曲的坐擁糧倉。決策拍腦袋,錢袋漏成篩子。城西那空置的“文化地標”,債臺高筑,債主臨門時,當年拍板的“能吏”早已履新他處,留下個爛攤子名曰“歷史遺留問題”。企業里,“表面文章”成了硬通貨,報表上的利潤畫得又圓又大,流水線上的工人卻攥著三年未漲的工資單,指關節發白。踏實?在虛浮的狂歡里,老實人的脊梁骨,不過是別人登高時隨意踩踏的墊腳石。
廟堂之上終有清醒之聲。
2008年1月11日的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就指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是中國共產黨選人用人的重要原則。文章定義老實人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兢兢業業工作的人"。
2009年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扶植"老實人"的兩個硬招:一是"堵",讓拉票者得不償失;二是"疏",為老實人搭建展示平臺2。這個"一堵一疏"的策略很有針對性。
2020年3月人民日報再次發聲,呼吁"重用老實人,淘汰'官油子'",并列出了類老實人的特征。這些特征包括:不和領導套近乎但積極配合工作;不常往領導家跑但常往基層跑;不關心領導私事但幫群眾排憂解難;不邀功但能創造性工作等。
2018年7月人民日報還發文指出有些年輕干部不屑于忠誠老實,強調選人用人要以忠誠老實為先。文章引用經典,要求年輕干部"把當老實人、講老實話、做老實事作為人生信條"。
文章還特別區分了"老實人"和"老好人"。指出"老好人"不講原則、不負責任,而"老實人"則堅持原則、敢于較真。這個區分很重要,因為很多人誤以為老實人就是老好人。
就在本月,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強調黨員干部要"既干凈又干事",這是好作風的重要標尺。文章指出干凈是干事的前提,干事是干凈的體現,二者缺一不可。
2009年有文章指出"別讓老實人吃虧"不能只是一句空洞口號。要找到老實人,組織部門干部必須轉變作風,不能"坐在車里'察'民情,隔著車窗'看'基層"。同時必須改革干部考核任用體制。
以上的每篇檄文,字字如投槍:“絕不讓‘老黃?!骱褂至鳒I!” 這聲吶喊,是投向虛火的一盆冰水。它戳穿了“會來事”者的畫皮,直指病灶:當升遷只看喉舌不看脊梁,當成績單淪為胭脂粉黛,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蛀空,再大的基業也會被蝕成齏粉。
是時候了。是該把槐樹下那些沉默的牛解下繩索,讓它們去犁真正需要深耕的土地。表彰的聚光燈,該打在那些腳底沾泥、額頭沁汗的身影上。讓“會搞事”的戲法在陽光下露了原形,讓“會來事”的甜言在實干面前啞了喉嚨。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一個地方、一家企業乃至一個國,若真想立得穩、走得遠,終究得靠千萬個如老張、李工這般的人——埋頭處,鐵牛犁開凍土;抬頭時,脊梁撐起青天。虛浮的泡沫終將破滅,唯有大地深處,沉默深耕的力量,能撐起真正的豐年。
廟堂的紙面文章救不了沉疴,唯有讓老實人的腳印真正踏在上升的臺階上,凍土才能裂開,虛火才能熄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