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最近終于等來一波“正經利好,曾凡博、周琦、楊瀚森三位主力核心確定出戰亞洲杯,這消息一出,直接讓不少球迷松了口氣——畢竟女籃剛剛遭遇失利,大家的希望多少有點“被動轉移,男籃這邊再出紕漏,恐怕網上的對噴都要升級成“擺爛大會了,現階段,郭士強手里的牌終于沒那么寒酸,但這局真的穩贏嗎,咱們得仔細拆拆
先說大勢,亞洲杯分組中國男籃在C組,對手是沙特、約旦和印度,光看紙面實力,出線應該沒什么懸念,這話不是自嗨,畢竟對比小組內其他幾隊的整體配置,中國隊的內線和鋒線厚度都不算短板,特別是三主力歸位,陣容厚度和攻防兩端的變化空間肉眼可見——但問題也很現實,傷病潮還沒徹底過去,周琦剛結束康復,身體狀態到底能恢復到什么程度,沒人敢打包票,曾凡博則是剛進訓練營,之前因為腰椎傷病缺了不少集體課,這兩人其實都還在“找手感階段,楊瀚森則是剛結束夏季聯賽,連夜飛回來,體能和狀態切換能不能做到無縫連接,也得打個問號
球迷最關心的,其實是“有三大主力在,冠軍就穩了么,這個問題擺在桌面上,樂觀派會說,曾凡博上賽季在CBA進步肉眼可見,攻防一體,三分和持球都能用,關鍵時刻能站出來當殺手锏,周琦雖然傷病纏身,但只要能上場,護框和籃板的統治力基本是亞洲頂級,楊瀚森夏聯刷出場均10.8分5.3籃板3.8助攻2.3蓋帽的數據,連NBA教練組都給他點贊,回到國家隊自然是內線最大底氣,按理說,這三人一上,中國隊的鋒線和內線就能保證最低限度的競爭力
但你要說就此穩贏,未免太樂觀了,首先,亞洲杯這種級別的比賽,說白了,中國男籃的主要對手不只是沙特、約旦、印度,真正的壓力要留到淘汰賽,面對日韓、澳大利亞這些老對手的時候才見真章,別忘了,上屆中國男籃在亞洲賽場也不是一路碾壓,反而每逢硬仗都打得夠嗆,靠主力球員硬撐,替補深度和戰術變化始終是短板,這次雖說三大主力都在,但后場的組織和外線火力依然要考驗其他球員的發揮,張鎮麟因傷缺席,鋒線雖有曾凡博頂上,但輪換厚度依然薄,遇到高強度防守和對方針對性布置,陣地戰一旦打不開局面,主力再強也會陷入單打獨斗
細節上看,這波傷病潮其實是個長期隱患,周琦的腰傷一直沒能徹底好,外界一度傳出他將缺席亞洲杯,最終還是決定帶傷上陣,這本身就說明隊內可用之人有限,五號位如果只剩下徐昕、余嘉豪頂班,內線對抗力和經驗都難以支撐高強度比賽,楊瀚森的回歸算是“救火隊員,但一個19歲的年輕人,能不能在關鍵時刻頂住壓力,還真不好說,再加上高密度賽程和亞洲杯這種“打一場算一場的壓力環境,如果主力再出點閃失,替補能不能站出來,誰也不敢保證
其實,這屆國家隊的狀況,多少反映了中國籃球的尷尬現實,青黃不接、傷病頻發、主力依賴癥,這些老問題沒法靠一兩次集訓解決,郭士強能做的,就是盡量把現有資源盤活,用人方面要大膽,也得防止過度依賴單點爆破,小組賽階段可以輪換找狀態,到了淘汰賽,該冒險就得冒險,別再陷入“主力疲勞+替補不敢用的死循環,畢竟這不是世界杯,沒那么多容錯空間
說到底,三主力歸隊確實是當下中國男籃最硬的底牌,但底牌歸底牌,想在亞洲杯上一黑到底,除了靠主力Carry,還得看全隊的執行力和臨場應變,郭士強這次迎來“救星,但也別忘了,救星也是血肉之軀,靠一兩個人打天下的年代早就過去了,這支中國男籃能走多遠,決定權其實早不在主力個人手里,而在于整支球隊能不能一起頂住壓力、打出體系,球迷可以期待,但也得準備隨時點贊回懟,畢竟球場如戰場,誰都沒法只靠玄學
這屆亞洲杯,中國男籃的路還長,利好只是起點,變數隨時在后頭,穩住節奏,別再重演“高開低走的劇本,才是全隊和球迷最想看到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