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日報網消息,特朗普政府最近的動作,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戲碼,急不可耐地向全世界炫耀“成果”。2025年7月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與印尼達成新貿易協議,聲稱這是“里程碑式的勝利”。但剝開光鮮的外衣,這份協議卻像一把尖刀,直插東盟的心臟。中國周邊的警報已經拉響,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特朗普正在用關稅武器分裂東南亞,印尼的妥協只是第一張倒下的骨牌。
回溯一下事件的核心細節:印尼承諾購買價值15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4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外加50架波音飛機。作為交換,印尼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需繳納19%關稅,而美國對印尼出口卻享受零關稅待遇。更陰險的是,協議規定,如果其他國家商品通過印尼轉運到美國,稅率還會疊加。乍看之下,印尼似乎占了便宜(此前美國對印尼關稅高達32%),但細究起來,這完全是場不平等交易。美國用市場準入作誘餌,逼印尼單方面讓利,印尼農民和漁民雖獲“進入美國市場”的承諾,卻要承受額外稅收負擔,而美國企業卻能長驅直入。這種“我給你開門,你付過路費”的把戲,暴露了特朗普赤裸裸的經濟霸凌。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為何如此急迫?答案藏在他的全球棋局里。過去幾年,他揮舞關稅大棒,四處施壓盟友和對手,這次瞄準東盟,顯然是想瓦解區域團結。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本應是抗壓主力,卻率先低頭,令人大跌眼鏡。協議公布后,特朗普還不忘添油加醋,暗示越南等其他東盟國家“談判中”,但稅率可能定在20%——比印尼高一個百分點。這種細微差別絕非巧合,而是蓄意挑撥。試想,越南之前以為稅率能壓到11%,現在卻被印尼“墊底”,談判桌上還怎么硬氣?特朗普在玩“分而治之”的老套路,先用低稅率收買印尼,再用高稅率威懾鄰國,讓東盟內部陷入猜忌和競爭。
印尼的妥協,無異于在東盟團結的堤壩上鑿開第一道裂縫。這個國家曾多次公開贊賞中國對霸權的抗爭精神,總統普拉博沃甚至被視為“強硬派”,但面對美國壓力,卻選擇“花錢消災”。協議中,印尼不僅接受19%關稅,還放棄了對美國商品的貿易壁壘,等于將自家市場拱手相讓。短期看,印尼企業或許能靠低稅率搶到美國訂單,但長期呢?美國能源和農產品洪水般涌入,可能擠壓本地產業;19%的稅收成本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印尼民眾買單。更危險的是,這份協議給特朗普遞了刀子——他正以同樣手段威逼越南、泰國等國,若東盟各國陸續“投降”,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紐帶將被逐個剪斷。
東盟(資料圖)
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連年攀升,已成彼此最大伙伴,但美國通過關稅施壓,強迫東盟減少對中國制造的依賴。印尼協議中那條“轉運商品加稅”的條款,擺明針對中國——若中國產品借道印尼出口,稅率會飆升至更高水平。這不只是經濟打擊,更是地緣圍堵。印尼一退,越南若跟進,東盟就可能分裂成“親美派”和“抗美派”,整個東南亞將陷入混亂。回想一下,歐盟至今還在和美國硬扛談判,印尼卻急不可耐簽下城下之盟,這種短視行為只會助長特朗普的氣焰。
中國必須高度警惕,因為這場危機才剛剛開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是追求公平,而是赤裸裸的霸權輸血。他得意洋洋宣稱“類似協議進行中”,顯然已將矛頭對準整個東盟。印尼的教訓告訴我們:妥協換不來尊重,只會招來更多勒索。若越南、菲律賓等國步其后塵,美國就能在南海周邊構建“經濟隔離帶”,直接威脅中國的貿易通道和區域影響力。中國當下的抗爭——比如對等反制美國關稅——不是固執,而是必要自衛。印尼以為低頭能息事寧人,殊不知特朗普的字典里沒有“適可而止”,只有“得寸進尺”。
特朗普(資料圖)
警鐘已鳴,中國和東盟唯有團結才能破局。印尼的妥協是一記醒鐘:經濟霸凌面前,任何單打獨斗都是徒勞。中國需加速與東盟深化合作,比如推動RCEP落地、投資區域產業鏈,讓東南亞國家看清——依附美國只會淪為棋子,與中國共贏才有未來。同時,東盟各國應吸取教訓,越南談判僵局就證明,集體強硬才能逼美國讓步。特朗普的喜訊是假象,真正的勝利屬于那些敢于說不的人。我們絕不能讓家門口的警報,演變成一場無法挽回的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