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法新社援引烏克蘭軍方通報指出,俄方在頓涅茨克奧切列季涅地區的紅軍村方向投入了11萬重兵。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日罕見談及俄烏沖突,承認"結束這場戰爭將非常艱難"。
紅軍村名字響亮,地形上并無神話般險要,它坐落于頓涅茨克中北部一個平緩的臺地上。當俄軍今年初拿下附近的阿夫杰耶夫卡后,烏軍向奧切列季涅區域后撤重組防線。紅軍村處于烏軍新防線上的一個突出部側翼,這里就成了焦點。俄軍超過10萬部隊在此聚集,沿著幾條狹窄的公路發起連續強攻,仿佛要碾碎眼前的一切。坦克履帶碾過被炮火反復翻耕的土地,無人機在焦灼的天空中穿梭,烏軍的縱深陣地正承受持續而劇烈的沖擊。戰壕深處,能看到第17近衛工程工兵團活躍的跡象,這暗示俄軍正竭力撕裂烏軍精心設下的雷區和障礙網絡。炮彈消耗數字令人驚愕,戰場上空的硝煙幾乎從未消散。
普京(資料圖)
集結如此龐大的軍隊強攻這個點,戰略考量并非源自紅軍村本身的神秘力量。攻下紅軍村,俄軍就能順勢向西推進,對恰西夫亞爾方向的烏軍主防線構成實質壓力。更重要的是,它讓俄國在克里姆林宮的政治敘事中制造一個亟需的戰場勝利。拿下整個頓涅茨克,是俄羅斯多年前定下的目標,也是其所謂"特別軍事行動"的核心目標。經過漫長消耗,俄軍需要在奧切列季涅一線取得進展,給疲憊的國內民眾以及為戰爭持續輸血付出沉重代價的后方一個交代。超過十萬名士兵投入到這個并不宏大的地段,本質上是一次政治軍事層面的豪賭。
然而,戰場進程遠比紙面計劃嚴酷。烏軍雖然初期處境被動,卻在新防線展示出韌性。紅軍村后方,烏軍構建起梯次火力配置體系,在縱深區域有效阻滯了俄軍的推進慣性。前線戰損數字清晰地顯現出代價:大量坦克殘骸被遺棄在開闊地上,突破點兩側的田野見證了這一沉重的現實。
普京(資料圖)
集中兵力攻打單點的傳統戰術,在現代偵察體系和精確打擊的籠罩下顯得格外吃力,仿佛陷入泥沼般難以脫身。俄軍預備隊盡管被緊急投入戰場填補缺口,但這種高烈度消耗的速度甚至超越了補充兵員和裝備的節奏。來自頓涅茨克分離武裝的報告顯示,其部署于該區域的某些營級部隊兵員已陷入極度短缺狀態。
此刻,特朗普的坦誠表述直擊要害。他近期對《新聞周刊》直言,憑借當前局面,俄烏沖突"以談判方式結束將非常困難"。這句話從某種程度上揭示了頓巴斯戰局呈現的殘酷現實:戰場僵持與損耗可能進入一個漫長且難以解開的新階段。紅軍村雖然地域有限,卻已折射出整個戰爭的復雜邏輯。俄軍傾注于此的巨大資源未能如愿打開缺口,消耗雙方能量的戰局似乎仍在沿著原來的軌道緩慢前行。
普京(資料圖)
紅軍村這個名字,或許終將湮沒在戰爭的長卷里。而11萬大軍猛攻這個點的背后,卻折射著俄羅斯在頓巴斯戰爭泥潭中急于掙脫卻難以如愿的深層困局。戰場得失固然重要,但時間在每一輪未能成功的攻勢之后,都會悄悄成為戰場天平上一枚沉重的砝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