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烏克蘭媒體披露俄軍夏季攻勢已奪取500多平方公里領土,頓涅茨克方向的炮火卻勾勒出一幅詭異圖景——紅軍城郊外,俄軍坦克的履帶印在焦土上戛然而止。
南郊的俄軍偵察分隊距離紅軍城居民區不足兩公里,望遠鏡里甚至能看清烏軍陣地沙袋的紋路。
指揮官卻下達了完全相反的命令:主力調頭南下,撲向頓涅茨克空曠的南部平原。這種反常操作讓前線的烏軍士兵都摸不著頭腦——明明城門近在咫尺,俄軍為何突然“繞道而行”?
更蹊蹺的是北部戰線。俄軍三人制火力小組借著森林掩護,悄無聲息地抵近至T0406公路百米之內。
這條通往謝爾蓋耶夫卡的唯一土路危在旦夕,烏軍多次反攻均告失敗。森林邊緣,五十多個無人機發射陣地構成天羅地網,攻擊型無人機攜帶著15公斤炸藥,在紅軍城北入口晝夜盤旋。如此精密布局,顯然不是臨時起意。
“美杜莎”網站的戰報點破了玄機:紅軍城更像一個巨型“誘餌”,專門吸引烏軍不斷填人填槍打消耗戰。
俄軍在南線攻城略地的同時,烏軍指揮部正把最后預備隊源源不斷調往這座“絞肉機”。來自哥倫比亞、波蘭甚至英國的雇傭兵,已占烏軍前線兵力的四分之一。這些數字背后,是烏克蘭兵源瀕臨枯竭的殘酷現實。
紅軍城這塊彈丸之地,面積不過北京五環大小,卻是整個頓巴斯戰場的命門所在。
鐵路網在此交匯,煤炭與稀土礦藏深埋地下——前者關乎烏軍冬季供暖,后者直接決定炮彈產能。俄軍只要扼住這里,烏東十萬守軍的后勤動脈便被一刀切斷。
俄軍的戰術轉型耐人尋味。當西方緊盯城市攻堅戰之際,俄軍營級戰斗群卻化整為零,在廣袤農村展開“剝洋蔥”式推進。
五至六月間,他們每天蠶食20平方公里土地,專挑防線薄弱處下刀。紅軍城周邊的新經濟村遭三面擠壓,尼古拉耶夫卡公路反復易手。這種打法成本低廉,卻讓烏軍重武器無處發力。
克里姆林宮的“消耗戰”算盤打得精明。七月初俄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將陣亡時,普京親授“俄羅斯英雄”勛章的高調舉動,掩蓋不了前線進展遲緩的窘境。
但11萬俄軍壓境一年未克孤城,或許本就是計劃的一部分——用鋼鐵洪流逼著對手把最后本錢押上賭桌。
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更像一場政治表演。他一面威脅對俄能源買家征收100%關稅,一面私下承認制裁“毫無作用”。
俄羅斯股市聞訊上漲4%,資本市場的反應比任何外交辭令都真實。所謂“愛國者”導彈援助,實則是拜登舊政的翻版,進攻性武器依舊鎖在西方軍火庫里。
眼下的頓涅茨克州中部,三十萬大軍在泥濘中對峙。俄軍16萬主力沿紅軍城至康斯坦丁諾夫卡一線展開,烏軍則死守羅金斯科鎮這個最后的北部支點。
當西方“維和聯盟”計劃胎死腹中,當雇傭兵成為戰壕里的主力,烏克蘭人或許終將明白:那座被刻意“圍而不攻”的紅軍城,早被設計成吞噬整個烏東防線的黑洞。
俄軍總參謀部的沙盤推演遠比戰場表象冷酷。紅軍城北郊森林中,三人制火力小組仍在夜復一夜地穿插滲透;南線俄軍“無意間”讓出的通道,仍誘使烏軍運輸車隊駛入無人機獵殺區。
這種貓鼠游戲在五十天倒計時中愈演愈烈,而白宮橢圓辦公室里的關稅威脅,終究擋不住克里姆林宮用最低傷亡代價耗盡對手最后一滴血的決心。歐洲的冬季尚遠,頓巴斯的土地卻已預支了全部熾熱。
信息來源:澤連斯基提議俄烏“領導人級別會談”,俄媒警惕“戰略陷阱”
2025-07-21 06:45·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