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重新支持烏克蘭之后,歐盟瞬間底氣十足,不僅將矛頭對準俄羅斯,更加指向我國。具體不用多說,歐盟剛剛出臺的第十八輪對俄制裁,還制裁將近10家中企,還有兩家中資銀行,創下俄烏沖突以來的首次。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兩大人物即將開啟訪華之旅,到底釋放什么信號呢?
據悉,日前我國外交部對外宣布,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即將于7月24日訪問中國,與中國最高層進行會面。
顯然,馮德萊恩訪華將是今年中歐之間的重頭戲,事關下半年中歐經貿談判的走向。
具體來說,馮德萊恩可能攜四大關切問題來華:
一是要我國在俄烏沖突上進行站隊,表明不支持俄羅斯;
二是要我國解決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
三是要我國放開稀土出口管制;
四是要我國在關稅和投資限制方面做出讓步。
從這四點來看,馮德萊恩此次訪華之行,來者不善,火藥味十足,預示著中歐峰會的氣氛可能是最異常最緊張的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馮德萊恩訪華消息公布之前,法國政府公布最新印太戰略報告,不允許我國武力解決臺灣問題,重申對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視。
法國這一動作的背后,不排除馮德萊恩拿出“臺灣牌”,作為向我國施壓的籌碼。
而對于我國來說,當面和馮德萊恩談的,主要就是歐盟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中方期待中歐經貿合作能夠獲得重大進展,希望歐盟理性務實看待中歐關系。
不過,除卻中歐之間的火藥味議題,此次馮德萊恩來華,之于中歐關系,還有一個重大利好,那就是日前特朗普步步緊逼,設定對歐盟商品征收15%到20%的最低關稅,以此測試歐盟的承受底線。
與此同時,特朗普對歐盟最新提出的互降汽車關稅的提議也不感冒,傾向于向歐盟汽車征收25%關稅。
而歐盟能夠承受的關稅趨向于10%。
美歐之間在關稅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可能會為此次馮德萊恩訪華,與中方最高層會面后,中歐經貿進一步協商,提供好的契機。
綜上,此次馮德萊恩來華,中歐之間有分歧,也有機遇,就看歐洲怎么選擇。如果同中美同時交惡,歐洲就是死無葬身之地,如果中歐經貿關系走近,歐盟經濟才有出路,希望馮德萊恩知道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