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時,伴隨主裁判的一聲哨音,2025新民晚報杯暑期中學生足球賽黃浦賽區(qū)的較量,在盧灣體育場打響。盡管入伏后,申城的室外氣溫居高不下,但這并不能阻擋參賽者一展身手的渴望與熱情。晚報杯賽場內不時傳來呼喊聲與加油聲,成為這個盛夏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黃浦賽區(qū)前,靜安、普陀、臨港等賽區(qū)的賽事先一步打響。除了球員之外,教練、裁判和場地工作人員,也是本屆新民晚報杯的主角。他們中的不少人,是受到師兄師姐的影響,參加過多屆晚報杯的熟面孔,今年,這些老朋友期待繼續(xù)用自己的付出,在“我們的世界杯”寫下一段關于傳承的故事。
特別的聚會
“哎,這比賽踢得有點可惜,本來有機會贏下來的,還是之前一起訓練的時間短了點。”新民晚報杯普陀賽區(qū)第一天賽后,幾位高中組的球員聚在一起,復盤著比賽的細節(jié)。
今年是“冰分子”隊第五次參加新民晚報杯的比賽,這批球員從初中便在一起踢球,如今雖然在不同的學校讀書,但每年的晚報杯,他們總會聚在一起,共同向著綠茵夢想發(fā)起沖擊。“我感覺每年參加晚報杯就像是一次特別的老友聚會,我們通過足球來增進友情。”劉華晨感慨,第一次報名參加新民晚報杯時,跟在師兄身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樣子還近在眼前,如今已經(jīng)成了這片賽場的“經(jīng)驗者”,他說:“參加新民晚報杯的經(jīng)歷,會成為青春的重要記憶,即便以后超過了年齡限制,不能以選手身份參加,我和這些多年的朋友,依然會來看看這項賽事,希望這樣特別的暑期聚會,能一直傳承下去。”
特別的球衣
相比市中心的各大賽區(qū),臨港與新民晚報杯的緣分,從去年才開始,不過這片“年輕”的賽場上,也留下了不少屬于綠茵少年的激情和傳承的故事。
去年,四團中學隊奪得新民晚報杯臨港賽區(qū)初中組的冠軍,今年參賽前,球隊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印有一顆冠軍星的特制球衣。首戰(zhàn)前,隊伍圍成一圈鼓勁,大家都說:“希望能在胸口再添一顆星”。
清晰的目標讓隊伍有了更大的動力,盡管晉級歷程中遭遇種種挑戰(zhàn),但四團中學還是在決賽中通過點球大戰(zhàn)擊敗對手,衛(wèi)冕成功。贏球后除了慶祝來之不易的冠軍,幾位隊員還提出了新的要求——兩星的球衣能不能快點安排?“明年再參加晚報杯時,我們就能穿上有兩顆冠軍星的球衣了,隊伍的目標,就是把奪冠的精神傳承下去!”四團中學的教練說道。
特別的視角
前不久的新民晚報杯40周年老物件展覽上,幾張賽事裁判證頗為吸引眼球,那是老一輩黑衣法官為保障賽事順利,留下的寶貴財富。今年的新民晚報杯上,許多年輕裁判接過前輩的衣缽,在特殊的視角,目睹和經(jīng)歷著這項賽事的不斷發(fā)展。
“出界,進攻方球權!”站在新民晚報杯賽場的邊線上,宋羽馨堅定地擺出手勢。這是她第二次參與賽事的裁判工作。宋羽馨說,她之前看了晚報上老裁判的執(zhí)裁故事,所以這次特別用心,希望從獨特視角欣賞比賽。“看得出來,每名球員都拼盡了全力,球場氛圍也很好。”她補充道,“不過看起來有些球員還比較緊張,技術動作沒有放開,希望之后能表現(xiàn)得更好,帶來更多精彩的賽事。”
本屆新民晚報杯的裁判團隊中,還有一位特別的成員——中國與阿爾巴尼亞混血的裁判陸海天。“我從小就喜歡足球,之前夢想做職業(yè)球員,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暫時實現(xiàn)不了,就換了種方式。”這位裁判透露,新民晚報杯是他實習裁判生涯的開始,“我的內心還是有些緊張,不過團隊的老師和朋友都幫助我,球員的素質也很高,希望我能在這片賽場上不斷進步,跟上前輩的步伐。”陸海天表示,如果機會合適,他會嘗試邀請更多朋友,包括外國朋友參與到新民晚報杯,共享足球的樂趣。
原標題:《在今年的新民晚報杯上,他們都有同一個夢想》
欄目編輯:江妍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陸瑋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