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海這個城市而言,一直海納百川的包容所有產業的孵化和出現
這里也一直承載著每個行業最大的經濟能級
但是
如果一個城市開始主動強調要激活某一個具體的行業,那這背后暗藏的深意或許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多
這個行業和我息息相關,但是卻和房地產無關
上海在這周對外宣發了“滬九條”,直指內容創作行業
滬九條的內容很多
包括: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舉辦系列高規格品牌活動、激勵優質內容創作、完善金融要素支撐、健全產業配套服務、開放內容創作場景、鼓勵優質內容出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完善職業發展通道這九項
而具體的內容不可謂不具體
包括各個區出臺的細則可以說非常的夸張和驚人
比如楊浦和黃浦就實在的拿出兩棟樓,表達內容創業公司的租金可以減免甚至免費
優質內容創作者可以拿到不同程度的獎金補貼,企業如果有貸款需求可以得到政府50%的貼息支持
包括之前刷屏的針對個體,上海優先落戶支持,楊浦買房最高200萬補貼,租房最高每月8000塊補貼這些具體的細節,這一次也得到了支持和明確
這些政策的細節大家可以去查閱官方文件
但是在我這邊的困惑是:上海為什么要這樣
這背后藏著什么動機和訴求,這是今天這篇文章想要回答的問題
01
首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是上海一次變相的搶人策略
我一直覺得上海的搶人模式和別人不太一樣,大部分的城市就是通過一個大而全的政策廣而告之
但是上海一直執著在持續不斷地在某一些具體的行業內做定向的信號釋放
不知道各位意識到沒有,其實最近一年上海有一輪悄無聲息但是非常有效的外來人群吸納行為
其實就是在房地產市場
特別是3000萬以上的塔尖購買力
和大家說一個夸張的數據
2024年一年,全國3000萬以上總價購買力,有一半是買在上海
而這一群購買力,并非上海土著,而是外來購買力和新上海人購買力
而5000萬總價以上的房子則更加夸張
類似綠城潮鳴東方,一天開盤一天日光,這里面60%的客戶是非310的客戶
這其實是最悄無聲息但又最有效的人口轉移
肉眼可見的全國最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從而吸納了全國最為塔尖的購買力在短時間的積聚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因為推動某個行業帶動人口流動的典型范例
回憶過去3年,上海的房地產政策一直和其他城市不太一樣,很多輿論都表達看不懂
但是現在來看或許可以明白上海政策調控的初衷和背后的大野心
此時關于內容創作這個行業,本質上也是這個目的,上海正在通過激活這個行業,來搶年輕人了
02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對于互聯網內容創作,雖然風風火火,但是在主流平臺包括不同城市,其實從未有一個官方的認同
這是第一次,上海對這個行業有了一個明確的判斷
所謂的自媒體、所謂的直播、所謂的ip達人,未來是一個具體的行業:內容創作行業
將一種形式定義為一個行業
也就讓政策激活有了具象的載體
這一次的滬九條,就是把所有的創作個體以及內容公司囊括在一起的一次性激活
這么做的目的也很簡單
因為這個行業已經囊括了這個城市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個體
身在其中的我其實最有感受
就拿我們公司來說,公司也不大不小30個人了,除了我之外就是純純的95后的大團隊了,而且90%的比例都是外地人
更別說那些個體團隊企業
基本上這個行業是當下所有行業里面90后濃度最高的行業了
激活這個行業等于激活這個城市的年輕人
毫無疑問,對于全國范圍內的內容創作者來說,這是一個登陸上海灘的絕佳機會
而且在另外一個維度
雖然內容創作可能單純在經濟規模上并未給一個城市帶來很高的產值,但是在軟實力和輿論宣傳這塊卻是最重要的陣地
對這個賽道的激活本質上也讓上海擁有了更強的輿論陣地
03
當然,這還只是第一步
我一直覺得上海對于內容的態度,不僅僅簡單的停留在內容
我們觀察過上海的內容創作氛圍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幾乎所有城市的內容生態都是做廣域內容載體
各位看到的很多娛樂號、民生號,或者電商類內容,這種很多都在杭州、廣州、深圳等城市出現
但是在上海,幾乎每個內容載體都是扎根在具體的垂直行業孵化的
比如科普類、財經類、汽車類、醫藥類……很多你能想到的行業內最大的內容平臺其實都在上海
當然也包括房地產類
我們說垂直內容平臺雖然沒有那么大的流量和數據,但是最大的能量就在于,擁有強烈的單點杠桿
擁有靠內容撬動行業的可能
就拿我舉個例子吧
各位看到的我們是一個真叫盧俊內容平臺,但是背后其實是單盤主義工作室這么一家圍繞著房地產項目咨詢的企業
內容產出只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我們的另一塊核心是圍繞著單個項目做方案咨詢和項目定位策劃的工作
這就意味著,內容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線上傳播,已經真正的切入到產業鏈
通過這種方式其實也助推了一些項目資源的整合和產業鏈上下游的觸碰
這其實就是一個產業升級
這件事不僅僅在我們身上出現,我身邊所有做內容的朋友都在做著類似這樣的嘗試
換句話來說,上海通過激活內容行業,本質上也在變相激活更多的關聯企業,讓內容更好的滲透
從而實現1+1大于2的結果
04
這種模式衍生下去會變成怎么樣
內容公司會成為一個非常獨特的產業鏈身位
首先天然的流量以及大量的內容傳播,他們擁有強烈的客戶視角
與此同時,下沉到產業鏈里面也讓他們擁有了很好的行業視角
同時服務具體的項目也不讓所有的觀點只是停留在口嗨或者臆想
這個三方獨特的能力,從而讓不少垂直行業的內容創作者擁有了精準的判斷能力
這也讓產業的優化、營商環境的改變等相關具體問題的解決,內容型企業也得到了重度參與的可能
不瞞各位,上海每一次調控出臺之前,或者一些定向的節點,我們一直在和網信辦以及房管局在高強度密集的開會,各種各樣的內參我已經寫了不知道多少份了
這就是真真切切正在發生的事情
本質上來說上海政府端也意識到了內容創作者獨特的能力,也讓我們可以參與到行業轉型發展的各個環節
這其實就是上海的包容,也是上海的魄力,允許讓這樣的模式出現
所以我個人也可以很自豪的說一句,對上海樓市的健康發展,我也算實實在在的出過一份力了
05
我個人定義這種模式叫:內容閉環
讓內容不僅僅只有廣告和電商兩種可能,產生出在垂直產業內深耕和滲透的可能
這種模式可能沒辦法直接帶來經濟數值的變化,但是卻可以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上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這或許也是上海支持這個行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所以轉換一個視角你就會發現,在激活內容創作這個行業背后,上海這個城市鋪設了一個長鏈條:
通過政策刺激吸納全國有活力的年輕人加入→引導內容滲透到各個行業的產業鏈里→內容型企業獨特視角助推產業升級→垂直產業鏈的發展壯大之后反向支持垂直內容行業的發展→以此完成閉環
這種閉環不僅構筑了內容產業,也讓內容產業更好的商業化,同時也反哺其他行業的更好發展
這條清晰的脈絡也因為這個政策變得更加完整
我想這或許就是上海這個城市的魅力
一件事只要你重復一直的做,就能夠創造更多的可能,這個城市也包容你的可能讓你得到更大的衍生
我一直覺得我們雖然深耕在互聯網生態,但是內容本身從來就不是流量和數據,他能夠產生更多的價值,創造更大的可能
這也是上海能夠提供的平臺和舞臺
最后也呼吁更多人來到上海,這個城市正在努力為每一個個體創造更大的舞臺
06
當然,如果愿意加入我們單盤主義工作室的也可以,我們這邊也挺好的
以上為正文,來自真叫盧俊
這是真叫盧俊公眾號的第6175篇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