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吳鵬 拜占紅 尤雁昭)盛夏時節,在山丹縣李橋鄉東溝村,占地224畝的山丹縣馬文化產業園內,機器轟鳴與工匠忙碌交織,經過百余日攻堅,主體工程已基本成型,一幅“馬文化+”的融合發展畫卷正加速鋪展。
走進產業園,功能分區的細節正從藍圖走向現實。1100平方米的高標準馬廄(40間)主體已竣工,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阿根廷純血馬、俄羅斯奧爾洛夫、阿拉伯馬、汗血馬、盎格魯馬等5個品種的320匹良種馬已“蓄勢待發”,靜待新舍啟用。
“現在每天兩班倒趕工期,表演場和賽馬場一個月內就能完工,所有項目必須在入冬前收尾。”產業園負責人陳佩的話語里透著緊迫感,工地上的焊花與機械聲,正是沖刺階段的生動注腳。
作為山丹縣“農文旅融合”的重點項目,產業園將打通“繁育-競技-文旅-教育”全鏈條:聯合培黎職業學院推進馬術教育基地與馬匹精子庫建設,形成良種馬繁育推廣體系;依托賽馬跑道、展演場承接專業賽事,結合星空露營、馬背穿越打造大眾旅游場景,讓游客體驗“馬背上的慢生活”。項目運營后,可帶動20戶以上發展規模化飼草種植,吸納150人就業,助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以上,區域整體年收入增加600萬元以上。
“山丹的馬文化有千年積淀,我們要做的是讓傳統活在當下。”陳佩介紹,產業園引入阿爾拉瑪克國際馬術俱樂部的運營經驗,最終目標是打造“AAA”級景區,構建集繁育、展演、賽事、文旅研學等于一體的馬文化產業園。
從絲綢古道上的聲聲駝鈴與馬蹄回響,到如今產業園里躍動的發展脈搏,山丹的馬文化正迎來跨越千年的新生。這座蓄勢待發的馬文化產業園,不僅是良種馬的新家、文旅融合的舞臺,更是山丹人用創新激活傳統的生動實踐,讓“絲路馬都·古韻山丹”的名片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