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表示,在上海玻璃博物館參觀時,發現一部作品旁邊有塊顯示屏,上面反復播放該作品被兩個“熊孩子”損壞的監控錄像片段。視頻顯示,事情發生在2013年9月7日,距今近12年。7月24日,上海玻璃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確有此事,播放錄像就是為了起到警示作用。
網友發布視頻表示, 受損作品和監控錄像擺在一起。 網絡圖
視頻顯示,兩名看起來四五歲的小男孩從伸縮隔離帶鉆入,近距離翻動甚至撕扯展品,最終導致部分展品損壞掉落。而兩名家長則在一旁熟視無睹,不時拿著手機拍攝。視頻發布后引發網友熱議,留言將近3000條。有網友表示,“還在循環播放嗎,五六年前去過一次,當時已經在放了”“好奇家長賠錢了嗎”“2016年的時候現場拍過這幅作品,當時以為是不對稱藝術,原來還有這個故事”“感覺博物館這樣是為了警示和啟發,不是單純地懲罰肇事者”……
一名網友告訴記者:“以前春游前老師重點講了這個事,我還專門去看了這個作品和監控錄像。”
作品受損前后對比圖。 網絡圖
24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搜索上海玻璃博物館官網發現,這幅作品名為《折》,原名《天使在等待》。資料顯示,《天使在等待》是女藝術家薛呂最為引人矚目的作品之一,因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被上海玻璃博物館納入永久收藏。然而遺憾的是,2013年9月7日上午,由于人為的破壞這件藝術品遭到了部分損毀。《天使在等待》是薛呂2012年為女兒誕生所創作的玻璃藝術作品,耗時2年零3個月,作品被損壞也令藝術家深感惋惜和悲傷。作品由于其特殊的一體燒制成型工藝,局部損壞無法修復。在展或不展的取舍之間,最終決定以被損壞的現貌面向公眾,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警示觀眾,也警醒自己,并重新為此作品命名為《折》。
上海玻璃博物館官網對該事件的介紹。 網絡圖
幾年前,在接受上海紀實人文頻道《印象》欄目采訪時,上海玻璃博物館館長張琳曾談到此事:“我們把這個監控錄像和折了的翅膀、藝術家的感受放在一起,創作了一個新的裝置,我們認為這樣比較有教育意義。”
24日,記者以網友身份聯系了上海玻璃博物館,工作人員證實了此事。“(被損壞)是2013年的事情,(監控錄像)我們在作品破損不久就擺放了,這樣展出也是為了起到警示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據紅星新聞報道,2020年5月,上海玻璃博物館還發生過展品遭“熊孩子”損壞的情況——美國Arribas藝術家兄弟打造的永久性藏品“夢幻玻璃城堡”,因為兩位小觀眾翻越展區圍欄,追逐玩鬧中撞到展柜,導致塔尖倒塌、破損,其余部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位、破損。資料顯示,這座城堡是上述藝術家花費500小時,以特殊工藝打造而成,重達60公斤,包含近3萬個部件,并由24K黃金裝飾而成。據東方網報道,這件以上海迪士尼城堡為原型的夢幻玻璃城堡價值約45萬人民幣。
上海玻璃博物館開展的兒童禮儀工作坊。 網絡圖
事情發生后,上海玻璃博物館的一系列做法讓人點贊,大度原諒肇事的小朋友。“事發時小觀眾已經認識到行為的不妥,并在家長的鼓勵下主動找到工作人員報告,態度友善而誠懇,并愿意協助后續事宜。這讓我們很感動,也讓我們相信未來一代會成長為好觀眾。”他們隨后還開辦了公開教育活動——兒童禮儀工作坊·守護者聯盟。上海玻璃博物館認為,孩子不是潛藏的“破壞者”,通過引導,他們也可以是博物館的“守護者”。
上游新聞記者 金鑫 部分內容綜合自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