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開工儀式,并宣布工程正式開工,這個消息瞬間引發全球關注。
這一超級工程將重塑中國能源格局,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印度卻對此如坐針氈。
這到底是怎樣一個宏偉的工程?
又為何讓印度如此不安?
一、世界最大水電站開建,規模超震撼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總投資約1.2萬億元。
其建設方式相當獨特,采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將建設5座梯級電站。
整個工程的總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預計達到3000億千瓦時。
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再造3個三峽”!
三峽水電站大家都知道,那可是世界上規模數一數二的水電站,而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發電量將是三峽的數倍之多。
如此龐大的清潔電力輸出,對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來說,無疑是強大的助推器。
也將極大地改變我國的能源版圖,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讓綠色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雅魯藏布江本身就不簡單,它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從我國流出后,還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最后與恒河匯合注入印度洋。
在我國境內,雅魯藏布江的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尤其是下游地區,地勢落差大,水量豐沛。
據專家計算,雅魯藏布江在該河段可開發的水力資源占全流域的90%以上,且都在我國西藏境內。
從米林縣的派鄉到巴昔卡的下游河段,全長496.3千米,江面由2910米急劇降至155米,天然落差達2755米,全段平均坡降為5‰,在世界各大河流中居于首位。
尤其是派鄉至墨脫的這段,全長212千米,直線距離不足40千米,水面落差卻達2230米,堪稱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
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建設超級水電站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印度為何憂心忡忡,背后原因不簡單
印度對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可謂是高度緊張,甚至可以說是“草木皆兵”。
在印度媒體上,滿是“擔憂”“監視”“采取行動”等字眼,印度總理也親自發聲,要求中國保證下游利益不受損害。
印度如此不安,首要原因在于其對水資源的擔憂。
雅魯藏布江流出我國后,在印度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這可是印度僅次于恒河的第二大河,對印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農業方面,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內地形以河谷和平原為主,人口相對稠密,且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對河水的依賴程度極高。
地里的莊稼生長全指望這條河的水源,如果上游水量減少,該地區的農業生產必將面臨缺水困境,影響糧食產量,進而威脅到印度的糧食安全。
在水電開發上,整個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內,印度可開發的水能資源超過3000萬千瓦。
雖然比不上雅魯藏布江上游我國境內的水能蘊藏量,但對印度來說也不容小覷。
目前印度已在該河流域內規劃或修建了多座水電設施用于發電,可一旦上游流量調節由我國掌握,這些水電設施的運轉就存在極大隱患。
印度擔心我國把“閥門”一關,他們的電站就可能無水發電。
另外,從防洪角度看,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相對平坦的地形和稠密的人口,給印度帶來了極大的防洪壓力。
據統計,印度在該河流域內有44個城市都建有防洪工程,堤防總長度超過3800公里。
印度害怕上游的大壩出現“意外”,一旦洪水來襲,下游這些地方將首當其沖,遭受巨大損失。
除了水資源,印度還有地緣政治方面的擔憂。
雅魯藏布江下游緊貼著中印邊境的敏感地帶,印度將這座水電站視為邊境線上的“前哨堡壘”。
他們認為,一旦工程建成,中國的基建、運輸、兵力投送能力將大幅提升,對印度形成戰略威懾。
一個民用的水電工程,就這樣被印度過度解讀,成了他們眼中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三、中國回應有理有據,印度顧慮或多余
面對印度的種種疑慮,中國的回應清晰明了、有理有據。
從主權角度看,雅魯藏布江在中國境內奔流數千公里,我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領土主權。
在自家領土上開發利用水資源,合情合理合法,就如同在自家院子里搞建設,無需他人指手畫腳。
在技術層面,我國建設的是徑流式水電站,主要利用水的天然落差沖擊渦輪發電,并非大規模蓄水。
以湄公河(中國境內稱“瀾滄江”)為例,上游的水電站不僅沒讓下游遭殃,反而在旱季補水、汛期錯峰,幫助下游國家減輕了旱澇之災。
同樣,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建成后,也將發揮類似的調節作用,旱時放水,澇時蓄水,盡可能減小下游受到旱洪災害的影響。
而且,雅魯藏布江的水量匯入恒河后,只占整個水系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國在上游發電對下游整體水量的影響,遠沒有印度自己建的那些用于大規模農業灌溉的水壩大。
從合作角度講,中、印、孟三國簽過《跨境河流合作諒解備忘錄》,我國一直認真履行分享水文數據、合作防災減災等承諾,未來也將繼續如此。
所以說,印度的很多擔憂其實是多余的。
只要印度與我國保持良好關系,積極開展合作,就完全不必憂心忡忡。
四、工程影響意義深遠,重塑地區新未來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次的。
從能源角度,大量清潔電力的輸出,將加速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減少碳排放,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向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在經濟方面,工程建設期間,1.2萬億的投資將帶動工程建造、物流運輸、商貿服務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工程建成后,每年能給西藏帶來超過200億的財政收入,這些資金可用于改善民生,建設學校、醫院,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西藏地區的整體發展水平。
同時,還將帶動墨脫公路、川藏鐵路輸電走廊等基建項目的推進,讓原本交通閉塞的藏南地區成為連接內地、輻射南亞的“經濟走廊”,邊境貿易、生態旅游等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地緣政治角度,圍繞水電站建立起來的交通網、通信網和電力網,將形成一道軍民融合的堅固屏障。
極大提升我國在藏南地區的后勤保障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區域掌控能力。
這座水電站就像一座無法移動的鋼鐵長城,以實實在在的物理存在,彰顯我國對這片土地不容置疑的主權。
資料參考:2025-07-20湖南日報——中國邊境開建世界最大工程,印度你別悲戚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