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界還在猜,特朗普會不會來中國參加9月的閱兵儀式時,美國國防部突然出手了。
一紙禁令下達:不允許來自中國的人參與任何項目。
而這場風波的核心公司,就是大家熟悉的微軟。
合作了這么多年,怎么說翻臉就翻臉?
當地時間7月18日,美國國防部突然宣布一項禁令:
從即刻起,所有參與五角大樓技術項目的承包商都必須停止使用來自中國本土的工程師。
凡是涉及美國軍方系統的技術服務,中國人一個都不能碰。
這事最先是由一家美國調查媒體ProPublica爆出的。
報道指出微軟這幾年其實一直在讓位于中國的工程團隊參與到美國軍方的云計算系統維護中。
這種安排并不是秘密操作,而是通過一套叫“數字護衛”(Digital Escort)的技術機制來完成。
微軟把系統代碼分層處理,讓中國團隊只做一部分基礎技術工作,真正和核心系統對接的是美國本土、擁有安全許可的工程師。
中方寫了一部分程序,但不能直接接觸到最敏感的數據。
微軟表示這是常規做法,而且所有流程都在國防部規定下進行。
但報道一出,美國一些政客馬上不愿意了。
以共和黨鷹派為代表的一些國會議員,迅速向美國防部發難。
他們認為即使中方工程師只參與一部分,也存在間接泄密的風險。
在美軍系統逐步轉向云端的當下,任何外國技術人員都不該碰一行代碼。
阿肯色州的參議員科頓更是火速發函要求國防部徹查。
他們不僅質疑微軟,也在質疑國防部自己的安全流程。
就在外界議論紛紛之際,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親自出鏡發話。
7月18日晚,赫格塞思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正式回應這場風波。他的原話是:
“中國將不再以任何形式參與我們的云服務,立即生效。”
他還宣布啟動一項為期兩周的全面審查,要對所有承包商展開排查,看看還有沒有中方技術人員在參與美軍相關系統。
微軟也隨即跟進,宣布調整服務方式,全面配合調查,并暫停中國工程團隊涉及的部分服務。
這項禁令的時間點比較特殊。
最近一段時間,多家媒體炒作稱:“特朗普可能會在今年9月以私人身份訪問中國,并出席九三閱兵。”
甚至有報道稱,普京已經接受了邀請,中國方面正在努力促成兩位重量級人物在北京同框。
雖然特朗普本人并未確認是否訪華,但相關傳聞不斷升溫。
禁令來的時間并不巧合。
外界分析認為,這是五角大樓及部分政界力量提前設防:
不希望特朗普在對華外交上越界或,因此通過技術系統提前劃出一條不可觸碰的紅線。
在美軍的眾多系統中,外包早就是常態。
國防部自己發布的數據顯示,有超過60%的老舊系統是由外部團隊進行日常維護的。
而這些團隊里,除了美國本土人員,還有大量印度、中國、以色列工程師。
這是因為一些老系統語言偏冷門,美軍自己沒有足夠技術人員,成本也高,很多時候只能依靠外包來維持運轉。
微軟、亞馬遜、谷歌這些科技巨頭,早就習慣用多國團隊模式來提供服務。
從效率和成本角度看,這很正常,也很有效。
但現在一紙禁令下去,五角大樓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些外籍技術資源。
微軟公司方面并沒有透露目前有多少中國工程師直接或間接參與國防部項目,這種外包參與往往是間接合作模式,規模雖不大,但也不可忽視。
如果國防部接下來全面清除這類工程師,將面臨幾個現實問題:
一些系統需要特定技術經驗的人維護,國內人才未必能快速接手。
系統文檔、流程、架構復雜,培訓成本高。
本土工程師工資高、人手緊,意味著合同成本也可能提高。
是否真正利于系統安全,還不得而知。
這項禁令的執行仍在初步階段,微軟已開始內部調整,其他承包商也在接受排查。
是否會有更多企業被點名?是否會有新的規則出臺?暫時還沒有定論。
在中美博弈日趨復雜的當下,任何一條技術禁令背后,都遠不止是幾個工程師或幾段代碼的事。
無論風向如何變化,技術合作的底層邏輯、全球化的現實格局,并不會因為一紙命令而輕易逆轉。
文/編輯:千尋小百科
觀察者網:2025-07-19《美防長焦慮:中方人員不再參與任何項目》
新浪財經:2025-07-19《微軟停止中國工程師參與美軍項目,防長下令審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