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交往上,即便你貴為總統,也可能會淪為棄子。
近日,美國資深記者西摩·赫什再次爆出猛料,他說根據可靠消息,華盛頓一名官員表示,美國正在討論對烏克蘭進行一場強制的政權更迭。
澤連斯基是目標人物,進入了特朗普的流放名單,現任英國大使、烏克蘭武裝部隊前總司令扎盧日內,被視為最熱門的替代人選。
而作為一個頂級政客,澤連斯基也嗅到了一絲不妙的氣息,為求自保,他近期拿出了兩個緊急自救措施。
表面喊話莫斯科,實則針對澤連斯基
前段時間,為了促進俄烏盡快停火,特朗普對俄羅斯拋出的一個“50天最后通牒”,他高調喊話俄羅斯,要求其在50天內停火,否則將面臨100%的關稅懲罰。
表面上,這是在極限施壓俄羅斯,但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去年美俄貿易總額僅區區39億美元,這點關稅對龐大的俄羅斯經濟而言,不過是隔靴搔癢。
所以說這封信的真正收件人,是烏克蘭。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極響:他用一個看似強硬的姿態,給了俄羅斯一份長達50天的“禮物”,這恰好能完整覆蓋俄軍策劃已久的夏季攻勢。
與此同時,他將一份無形的最后通牒擺在了澤連斯基面前:要么在50天內接受我的條件上談判桌,要么就在俄軍的炮火下被徹底擊潰,然后由我來換掉你。
先制造恐懼,再兜售你唯一能選的解決方案,這套經典的商業訛詐手法,被特朗普玩得爐火純青,而他準備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個更聽話的烏克蘭領導人。
澤連斯基也嗅到了不尋常的危險,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打出了求生反擊的第一拳:鞏固內廷,清洗門戶。
7月17日,烏克蘭政壇經歷了一場大換血,在澤連斯基的主導下,議會火速通過了以斯維里堅科為總理的新內閣名單。原總理什梅加爾被調任國防部長,另有多位部長換人,四個部門甚至被直接裁撤。
對外,澤連斯基的解釋冠冕堂皇——為了提高武器產能,要在半年內實現50%的國產化。
但在烏克蘭內部,沒人相信這套說辭,有智庫負責人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過是一場“職位的重新洗牌”。
真實目的只有一個:趕在外部勢力動手前,將所有關鍵崗位換上自己的心腹,給自己加一道權力保險。
畢竟城堡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澤連斯基深知,要想抵御外敵,必須先確保自己不會被背后捅刀。
澤連斯基想求和了?
內部整肅只是第一步,緊接著,澤連斯基祭出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第二招:向曾經不共戴天的敵人,主動示好。
就在兩天后的7月19日,他突然通過社交媒體發聲,提議由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出面,與俄羅斯開啟新一輪談判,并罕見地主動提及,需要舉行元首級的會晤,以達成“持久和平”。
信息來源:參考消息
這是一個180度的驚天逆轉,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正是澤連斯基本人簽署法令,在法律層面禁止烏克蘭與普京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
是什么讓曾經的鐵腕人物一夜之間態度軟化?
答案是恐懼,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此刻主動放低姿態,是一招險棋,也是一記巧妙的“反將一軍”。
他試圖搶占道德高地,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追求和平的誠意,如果俄羅斯拒絕,他便可以順勢扮演一個“求和無門”的悲情角色博取同情,如果俄羅斯接受,他則可能繞開美國主導的議程,為自己爭取到一絲喘息和主動權。
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和特朗普這對昔日“盟友”,關系早已千瘡百孔。
今年二月,特朗普就開始公開炮轟澤連斯基,甚至質疑其總統任期的合法性。三月,他的團隊便已在基輔秘密活動,與前總統波羅申科、前總理季莫申科,乃至扎盧日內等一眾反對派領袖頻繁接觸,物色“替代品”。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四月份特朗普拋出的“土地換和平”方案。
這份方案堪稱苛刻: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歸屬俄羅斯,并立法承諾永不加入北約。作為回報,烏克蘭能得到的,僅僅是一份語焉不詳的“安全保障”。
當澤連斯基以“違憲”為由斷然拒絕后,特朗普的耐心也耗盡了,對烏軍援隨即暫停。對特朗普而言,澤連斯基已經從一件對抗俄羅斯的戰略資產,徹底淪為了一個必須切除的“政治腫瘤”。
這位高喊著“美國優先”的商人,急于從烏克蘭這個無底洞式的援助黑洞中抽身,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扶植一個親美代理人,既能確保烏克蘭繼續成為制衡俄羅斯的卒子,又不必再背負沉重的財政包袱。
甚至,向俄羅斯做出妥協,還能換取他們在伊朗、朝鮮等其他問題上的合作,這筆交易在特朗普看來劃算得很。
悲催的澤連斯基
然而,澤連斯基的“和平攻勢”并未換來期望的結果,俄羅斯的回應謹慎而疏離,只稱其為“積極信號”,同時強調,在元首會晤前,必須由代表團先就實質性條款達成一致。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話則更為刻薄,直言澤連斯基的姿態“不過是為了續命而演出的戲碼”,
莫斯科樂于看到美烏反目,坐山觀虎斗,但它絕不會因此倉促地走上談判桌。
它的核心條件從未改變:烏克蘭必須承認領土現狀,永久中立,永不加入北約。
放眼歐洲,面對特朗普“美國出槍,歐洲出錢”的援烏新模式,德、法等國雖心有不甘,卻也無力反抗。
私底下,他們甚至已經開始討論“后澤連斯基時代”的維和方案,這無疑是默認了美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絕對主導權。
澤連斯基的緊急求和,更像是溺水者伸出的手,卻抓不住一根稻草。
從萬眾矚目的戰時英雄,到行將棄用的西方“棄子”,他的命運,殘酷地印證了地緣政治那條永恒的鐵律:
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小國領袖的個人意志與抗爭,在龐大的國家利益機器面前,顯得如此渺小。
烏克蘭,這個被戰火蹂躪的國家,正被推向一個比戰場更冰冷的政治絞肉機,而那把巨大的閘刀,已經高高舉起。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如果喜歡本期文章,不要忘記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