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厲害在哪?不是毒品線索多復雜,而是它會讓你懷疑每一個人。誰也沒想到,一場本該完美收網的抓捕行動,因為一條走漏的風聲,生生打成了海邊槍戰(zhàn)——趙雙喜死了,線索斷了,所有人都開始側目:內鬼就在林強峰身邊。
說句大實話,這話剛拋出來的時候,我心里咯噔一下——因為這劇跟以往那種“明著懸疑、暗里沒懸疑”的套路不一樣,它會讓每一個細節(jié)都顯得合理。你說要不要緊張?
別急著拍板,主角一定不是內鬼,但有人在演戲
先給這案子排個雷,林強峰肯定不是內鬼。別笑,這可是最該說在前面的一句。國產劇有個“潛規(guī)則”:你可以懷疑所有人,但千萬別懷疑鏡頭90%都給到的男主角。林強峰一上來就自己掀桌子提“內鬼”這件事,正常人誰會主動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
緊跟著能先被剔除的,還有楊威。年輕、跟班、小接班人角色,一臉正氣到有點憨。編劇要是讓這樣的人來演內鬼,那可真是沒眼看,觀眾都要在彈幕罵“侮辱智商”。
剩下的?就是我覺得這劇真正玩的那點“心機”——把嫌疑埋在看似無害的人身上。
班德海:一個“油條”能把自己玩脫?
我必須得說,班德海這個角色,嫌疑太大了,大到有點讓人不敢信。
你們回想一下,他前面那些小動作:上來就一副“兄弟情義”的笑臉,變著法子巴結林強峰,做吃的、說好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種八面玲瓏的老油條,在警隊這種地方,不是好人就是爛人,中間狀態(tài)很少。
最要命的是那個被很多人忽略的小細節(jié)——行動前的蹲點,他多次借口出去買吃的,尤其那次買油條,被林強峰懟了一頓。你細想,這種任務,誰敢隨便亂跑?跑出去幾分鐘,真要有人跟他借頭傳個信,完全夠了。
再加上這次走漏消息剛好讓趙雙喜察覺被跟蹤,這條線剛巧斷在林強峰這邊……怎么想,內鬼就是他,都說得通。
可是,我又有點猶豫。為什么?因為班德海太像“明示”了。劇本如果真讓他是內鬼,那就太平了,一點都不反轉。而這部劇前期的敘事節(jié)奏,顯然不想把反轉這么快丟給觀眾。
左倫:戲份太多,本身就是一種“提醒”
再來說左倫。這個人太有意思了。你找不出他有什么明顯的破綻,臺詞也沒什么問題,可他就總能“莫名其妙”地出現。
國產懸疑劇有個共性:一個角色你總覺得“干嘛每次都給他鏡頭”,十有八九不是好人。左倫就是這種——明面上是黎安的手下,看似忠心耿耿,但從劇情節(jié)奏來看,他的“存在感”實在太強。尤其是,演員張浩天之前在好幾部劇里都演過“扮豬吃虎”的角色,觀眾一旦帶著這種慣性記憶,難免會代入懷疑。
說白了,左倫是那種“藏得深、但故意露點縫”的典型嫌疑人。
黎安、譚慶林:嫌疑是嫌疑,身份是身份
有人說,那黎安和譚慶林呢?理論上也有嫌疑啊。
是的,兩個都在指揮線上的領導,理論上有勾結空間。可問題是,一旦他們真和羅炳章沾上關系,那就不是“內鬼”這么小的稱呼了,那是標準的“保護傘”。而《掃毒風暴》顯然想講的,是警隊里混入了一條毒蛇,而不是整個系統腐爛。
所以,嫌疑?是有的。但更像是劇本在故意混淆視聽。
個人推斷:一個“局中局”,可能還有兩層
我個人判斷?班德海最像真內鬼,但左倫也未必無辜。
很可能是這么一套局:班德海負責最直接的“通風報信”,他因為要錢、要命,做事不深。但左倫可能是更高一層的棋子,甚至可能跟羅炳章直接接觸不到,而是替上面人“盯梢”。
這套局最終可能反轉到什么程度?我覺得編劇不會讓它簡單收尾,因為到現在內鬼線明顯是要鋪到后半程大爆發(fā)的。班德海可能是那種“先被抓到的小嘍啰”,而左倫這種深藏不露的,極有可能撐到大結局才翻盤。
所以,如果非要讓我押注:班德海百分之七十跑不了,左倫還有三成可能最后給所有人來一手“原來是我”。
你問我最擔心什么?就怕編劇最后來個“反轉中的反轉”,把一個我們沒懷疑過的人硬拗成內鬼,那可就糟糕了。但以目前的節(jié)奏看,這劇暫時還不至于走爛尾老路。
——你們覺得呢?班德海是個“煙霧彈”,還是已經把自己賣了?如果讓你押一個人,你會選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