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耳蟬聲嘶日晝,搖身燕影覽天香。不知不覺中,夏季進入收尾,迎來最后的十五天——大暑節氣。此時正值三伏天當中的“中伏”前后,民間有“最熱中伏天”之說,所以大暑時節,是一年中太陽最烈,氣溫最高,且濕度最大的一段時間。此時地表接收的熱量依然要遠遠大于散失的熱量,同時受到暖濕氣流的影響,天氣多變,降雨頻繁,使得“暑濕交蒸”之感達到極致。
季節更替為養生的關鍵時期,大暑作為夏與秋之間的過渡,此時外界氣候復雜多變,所以此時一定要及時調整,才能與自然同步,以良好的身體狀態迎接秋天。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具體需要注意的內容,牢記:1不去,2不碰,3不喝,4多吃,為夏季圓滿收尾,同時也是為秋天做好準備,要重視~
1不去——不去森林里散步
大暑時節,陽光熱烈,光照強,溫度高,所以人們外出時,都喜歡到樹蔭下活動,乘涼,散步,會顯得涼爽一些。不過這里提醒大家,這個季節要盡量避免到樹林里去散步。雖然相對于大太陽下,樹林里沒有那么曬,但濕度大,會顯得更悶。同時樹林里植被豐富,不僅樹多,草多,昆蟲蛇蟻也特別活躍。此外樹林里的也比較潮濕,路面往往分布著苔蘚,會顯得特別滑,稍不小心就可能會跌倒。尤其是中老年人,平日里喜歡遛彎,盡量不要到樹林里去,以免被昆蟲叮咬,也避免滑倒。
2不碰——不隨意觸碰戶外的鐵器
這個季節里太陽光照強烈,室外的溫度特別高,而鐵質器材具有導熱的特點,在這個季節里顯得格外“吸熱”。所以外出時,要盡量避免觸碰這些鐵器。尤其是一些健身器材,在沒有隔熱材料的情況下,也會特別熱,所以有健身習慣的朋友,切記不要直接就用健身器材。此外室外的一些鐵質的椅子或是石頭,也比較吸熱,屆時也不要貿然就坐到上邊,以免被“燙”到。
3不喝——不喝隔夜茶
我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其是人們待客的常用飲品,代表著重視之意,很多人在一年四季都喜歡喝些茶,是比較天然的飲品。炎熱的氣候里,喝些綠茶,有助于生津解暑,降火降燥。不過在喝茶也講究個“新鮮”,一般來說泡上2-3次是口感最佳的時候,再泡就寡淡無味了。此外,茶水也不能放置時間太久,現在悶熱潮濕,細菌活躍,茶水放久了也會變質,繼續飲用則會引起腹瀉等問題。茶具最好當天用完也在當天清洗好。
4多吃——多吃酸味食物
暑濕交加的天氣里,人們容易心煩氣躁,沒有食欲,而身體上的消耗其實很多,所以這段時間,我們可以通過酸味食物,來幫助我們打開味蕾,增進食欲,從而達到補充營養的目的。同時酸味食物中往往蘊含著大量的維C,果酸,抗氧化物等,有助于維持腸道健康,保護心血管,提升抵抗力等。下面分享一道酸爽可口的湯,開胃又爽口,而且滿滿的營養,你也試試吧~
1、新鮮飽滿的西紅柿兩個,一般不需要去皮,但要清洗好,仔細搓搓,之后切成小塊,更方便煮透。
2、搭配一些菌類,自己喜歡的都可以,其用來煮湯味道鮮美,而且富有營養。不過其中都蘊含著大量的纖維素,所以我們需要將其清洗完畢后,切碎一些,可以煮得更透,嚼起來也方便。
3、鍋里倒點油,酸酸的西紅柿倒進去,調些鹽,生抽,之后就一直炒,直到其質地變軟,出沙。這樣就炒透了,味道都被炒出來,往里邊加點熱水,繼續煮開。
4、接著把菌類都倒進去,攪勻以后,繼續煮,要多煮一會兒,十分鐘左右,徹底熟透時,淋上一些蛋液,再加熱幾秒鐘,蛋花凝固成型,補點鹽,加點芝麻油,再次拌勻,即可關火。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