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美國媒體報道,奧巴馬政府在2016年特朗普當選后涉嫌偽造材料,編造特朗普與俄羅斯勾結的指控。這份來自情報機構的調查報告指出,奧巴馬團隊故意將未經核實的匿名材料包裝成官方情報,甚至修改評估結論,試圖用“通俄門”質疑特朗普當選合法性。
2016年大選期間,民主黨指控特朗普團隊與俄羅斯合作,通過泄露郵件和散布假消息干預選舉。俄羅斯否認所有指控,特朗普團隊也一直喊冤。但最新調查顯示,所謂證據的核心是一份叫“斯蒂爾檔案”的材料,內容全是匿名人士提供的捕風捉影的指控,資金還來自希拉里競選團隊。這份本該被丟棄的材料,卻成了推動“通俄門”調查的“圣經”。
情報機構高官被指明知材料不可靠,仍將其上報國會和總統。國會成員加巴德指出,情報部門故意歪曲結論,把“俄羅斯可能干預選舉”的判斷改成“俄羅斯積極干預”,為政治目的服務。本該保持中立的情報機構,成了民主黨打擊對手的工具。
另一樁爭議則更勁爆。有自稱前克格勃成員的哈薩克斯坦人爆料,奧巴馬在80年代曾被蘇聯策反,代號“阿爾法”。爆料人聲稱奧巴馬對俄羅斯態度曖昧,私下有秘密交易。但這個說法漏洞百出——這么核心的機密,一個哈薩克斯坦人如何掌握?證據鏈完全斷裂。
不過在美國,真相早已不重要。只要指控能打擊對手,無論真假都會被大肆傳播。奧巴馬的敵人從國會到海外勢力,都在利用這些指控制造輿論壓力。過去美國總拿“間諜”說事攻擊別國,現在卻有人把刀轉向自家前總統。
兩起事件暴露出美國政治的致命問題:真相成了政治斗爭的工具。民主黨用假材料搞“通俄門”,共和黨用“克格勃間諜”攻擊奧巴馬,雙方都在捏造事實。信息不再是溝通橋梁,而是互相攻擊的武器。
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美國人認為政府被利益集團操控,選舉存在舞弊。社會信任度降到冰點,誰上臺都會面臨質疑。政令難出白宮,國家凝聚力消失殆盡。
奧巴馬是否要為偽造材料坐牢?這不僅關乎個人命運,更考驗美國法律的公正性。但司法系統本身已遭嚴重質疑——FBI和司法部在“通俄門”中的角色,讓公眾對他們的判斷失去信心。
真相和法律的較量還在繼續,普通人只能等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