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大了對中國的各種打壓,從貿易戰到科技封鎖,再到情報竊取,滲透手段花樣百出。核武情報作為國家最核心的機密,從來不對外公開,可最近幾年,一些外國報告里居然出現詳細數據,這肯定不是憑空猜的,背后準有泄露渠道。
郭萬鈞是導彈技術專家,1942年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滿族出生。畢業于知名理工院校,專攻導彈工程,從80年代起就在軍隊科研院所工作,負責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的設計。作為副總設計師,他接觸的核心情報包括導彈射程、載荷、機動性這些關鍵參數。
東風31從1986年立項,是中國戰略威懾的底牌級武器,射程能超8000公里,能攜帶核彈頭。可郭萬鈞為了錢,步步滑向深淵。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他就把這些情報一點點泄露出去。
沃維漢是他的遠房親戚,1949年生,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沃維漢學醫,哈爾濱醫科大學畢業,1987年公派去德國慕尼黑大學讀博士。在德國留學時,他被臺灣情報機構盯上,收了錢開始干間諜活。臺灣那邊看中他是因為郭萬鈞的身份,利用親戚關系下手。
沃維漢1990年回國后,就開始接近郭萬鈞,先從家庭聚會入手,拉近距離,然后用金錢誘導。郭萬鈞起初可能沒想那么多,但收了40萬美元左右的報酬后,就徹底陷進去了。他提供的情報包括東風31的設計方案、技術參數、性能測試數據,甚至部署情況。這些東西通過沃維漢傳到臺灣,再轉給美國情報部門。
泄密持續了十多年,到1999年國慶閱兵,東風31首次亮相,國際上很快就流傳出詳細性能數據,跟內部資料一模一樣。國安部門當時就察覺不對勁,開始調查所有接觸導彈的人,可查了六年沒結果。直到2005年,郭萬鈞妻子用美元鈔票買菜,被一個賣菜老漢上報銀行,國安順著線索挖出來多筆不明匯款,才鎖定他們倆。
調查清楚后,證據鐵板釘釘,沃維漢和郭萬鈞被控間諜罪。沃維漢用“楊東”化名活動,還開了醫療設備公司當掩護,郭萬鈞則在科研崗位上繼續泄密。2007年5月,北京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死刑,上訴后維持原判,最高法2008年核準。
11月28日,兩人被執行槍決。美國國務院說“深感不安和失望”,奧地利因為沃維漢女兒有他們國籍,也表示震驚。歐盟還批評審判不公,說律師接觸延遲,供詞可能有問題。
但事實擺在那,泄密對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東風31作為戰略武器,被對手提前掌握參數,中國只好花幾年時間改進,推出東風31A,提升射程和機動性到12000公里,確保威懾力不打折。
這案子不是孤立的,間諜滲透在核武領域越來越嚴重。2023年,日本防衛省7月28日發布的《防衛白皮書2023》,直接點名中國核力量擴張。白皮書說中國核彈頭已超500枚,到2035年可能達1500枚。
還細分成三位一體體系:陸基導彈有東風31系列約100枚,東風41約20枚,東風5系列液體導彈;海基有094型核潛艇6艘,每艘攜12枚巨浪2導彈;空基有轟6N轟炸機攜空射彈道導彈。
這些數據中國從沒公開過,日本怎么知道得這么準?他們聲稱來源是衛星偵查和公開情報分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背后有滲透渠道。白皮書還渲染中國導彈力量對周邊威脅,強調中國核威懾增強,影響地區平衡。中國外交部馬上回擊,說這是日本借機擴大軍備,純屬捏造事實。
2025年日本又出了新版白皮書,繼續炒作中國威脅。7月15日發布的《防衛白皮書2025》,把中國列為首要戰略挑戰,說中國軍事活動包括核導彈擴張,對日本安全有嚴重影響。還提到中國和俄羅斯軍演增多,核力量質和量都在快速提升。
白皮書預測中國核彈頭增長曲線,精確到類型和數量。日本防衛大臣在記者會上強調,這不是空談,得加強日美同盟應對。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回應,說日本白皮書是老一套,渲染“中國威脅”來為自己松綁軍力,忽略自身歷史問題。這樣的文件一出,全球媒體跟風報道,核武泄漏疑云更重了。
間諜滲透不光是導彈和核武,還擴展到其他領域。拿核電來說,近年來有報道指出,一些外國勢力通過留學生或商業合作竊取核電技術情報。2023年10月,就有消息說中國核電信息疑似泄漏,西方國家加大滲透,竊取軍工情報。
國家安全部多次曝光案例,比如2024年破獲的重大間諜案,涉及大量軍事機密外泄,嫌疑人身份復雜,有的是在校學生被網絡交友拉下水。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2021年就承認,美國對中國情報收集越來越難,因為中國反間諜體系加強了。英國GCHQ負責人2024年5月說,西方得跟上中國間諜活動的增長腳步,這是個“劃時代挑戰”。
從CSIS的報告看,自2000年以來,美國記錄了224起中國間諜針對美國的案子,但反過來,美國對中國滲透也沒少干。臺灣情報機構軍情局長期活躍,利用金錢和關系網招募大陸人員。沃維漢案就是典型,他留學德國時被收買,每月拿1000美元,還得電腦相機設備,回國后發展郭萬鈞。
類似案子層出不窮,2022年有報道說,東風導彈情報外泄后,美國就把中國導彈看成“雞肋”,但其實是他們提前掌握了參數,調整了對策。中國核原則是不首先使用,維持最低限度威懾,但白皮書這種報告就把這些當威脅炒作。
滲透問題嚴重,還體現在網絡和科技領域。黑客攻擊科研網絡,竊取核武相關數據。美國指責中國黑客入侵國防系統,但自己也沒閑著。2023年,中國發布國防白皮書,重申核政策,但沒透露具體數量,就是為了保持威懾神秘感。
可日本白皮書一出,這神秘感就打了折扣。專家分析,這樣的泄漏可能源于內部人員被策反,或衛星加人力情報結合。國家安全學研究指出,間諜活動已從傳統轉向混合模式,結合網絡和人文情報。
面對這些,中國反間諜法于2023年修訂,加強全民參與。國家安全部公眾號經常發文提醒,警惕境外勢力通過金錢、色情或關系拉人下水。郭萬鈞和沃維漢的下場就是教訓,40萬美元換來死刑,值不值?西方不滿執行,但中國司法獨立,證據確鑿。
核武泄漏影響深遠,不光是軍事,還牽扯外交平衡。日本白皮書2025版還提到中國海岸警衛隊軍事化,這也是滲透情報的延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