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網紅就是躺著數錢的幸運兒,郭有才一度也是這樣的典型。
可誰能想到,三個月不到,這個曾經讓全網都在追捧的草根傳奇,竟然淪落到為了幾塊錢的襪子在直播間苦苦吆喝。
成功來得有多快,失敗就有多慘?或者壓根兒就是,這場華麗的逆襲本就是一場精心包裝的泡沫?
作者-水
從神壇玩到了地攤
說起郭有才的爆火,簡直就是現代版的一夜成名。
那會兒他站在菏澤南站外頭唱歌,一把破嗓子愣是唱出了全網的眼淚。
千萬粉絲、日入百萬、媒體追捧,仿佛全世界都在為這個草根小伙的逆襲而狂歡,就連算法都格外偏愛他。
那段時間,打開任何一個短視頻平臺,十條推薦里總有一條是他。
粉絲們擠破頭想要跟他互動,打賞特效幾乎從未間斷。
有傳言說他"日入百萬",雖然他本人從未證實,但那陣子的風頭確實無人能敵。
菏澤南站這個本來荒涼的小站臺,因為他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小商販們聞風而動,在站臺外擺起了地攤。
那陣子的菏澤南站,從無人問津變得人山人海,充滿了煙火氣息。
可是好景不長,三個月后的今天,一切都變了樣。
現在的他,在直播間里賣著9塊9的襪子,開播半小時沒人下單。
滿屏的"兄弟們支持一下",看得人都替他尷尬。
從天上掉到地上,連個緩沖都沒有,這速度比蹦極還刺激。
那些曾經為他瘋狂打賞的粉絲,如今已寥寥無幾。
菏澤南站也恢復了往日的冷清,那些靠他發財的小商販早就收攤走人了。
這落差不是偶然,是有跡可循的必然結果。
300萬注冊資本
回頭看郭有才的整個軌跡,問題早就埋下了伏筆。
他一直營造的是"草根"形象,說自己家境貧寒,就是個普通的燒烤攤老板。
可后來網友扒出來的信息,狠狠打了這套人設的臉。
原來他早在2023年3月就注冊了一家傳媒公司。
注冊資本300萬元,這對一個"草根"來說可不是小數目。
更巧的是,這家公司在他爆火前的2024年4月16日悄無聲息地注銷了。
你說這是偶然,還是早就寫好的劇本?
更讓人跌眼鏡的是那句"不上班行嗎,你養我啊"。
你靠"自力更生"的人設紅起來,結果反手來一句不想上班要人養?
哪怕是玩笑,也踩雷了所有靠雙手吃飯的普通人。
這句話精準擊中了觀眾心底的疑問:你到底是在真誠唱歌,還是在用草根身份變現?
緊接著,版權爭議也爆發了。
他唱的成名曲《諾言》,并非原創,甚至沒有取得授權就用來直播收禮物。
有人起初還替他說話,說"翻唱本來就不算事"。
可問題是,你靠這首歌拿了打賞,拿了廣告,你說這"沒關系"?
最打臉的是那場"北大教授邀請郭有才深造"的大烏龍。
聽上去感人,實則編造,北大親自下場辟謠:"于一凡,查無此人。"
這已經不是翻車,是連帶著后座都燒了。
人設一旦崩塌,熱度就不再是加成,而是放大鏡。
你曾被捧得有多高,現在就會被盯得有多狠。
郭有才就是網紅圈的照妖鏡
說到底,郭有才不是孤例,他只是這個時代網紅經濟的一個典型樣本。
他的經歷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整個網紅圈的真實生態。
看看那些真正有持續價值的創作者,比如李子柒、薇婭。
他們要么有真正的技能和內容,要么有專業的團隊和長期規劃。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來不需要編造身份來博取同情。
反觀那些曇花一現的網紅,幾乎都有相似的軌跡。
先是靠某個特點或事件迅速走紅,然后急于變現,最后因為各種原因翻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