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1923年生在德國,猶太家庭出身。1938年納粹上臺后,他家逃到美國,落腳紐約。他很快就適應了,1943年入美國籍,當兵去了二戰歐洲戰場,當情報官,干過追捕納粹的事。戰后上哈佛,拿學位,當教授,專攻國際關系和核戰略。
1969年進尼克松政府,當國家安全顧問,1973年又兼國務卿,一直到1977年。他那套現實主義外交,強調力量平衡,不搞道德高地,就追求美國利益最大化。最出名的就是1971年秘密訪華,推動中美建交,尼克松1972年訪華,他是幕后推手。
之后他開了咨詢公司,繼續影響政界,分析中美關系。2023年7月,100歲的他還去北京見了中國高層,聊和平共處。11月29日,他在家鄉康涅狄格去世。基辛格這輩子爭議大,有人說他推動和平,有人說他支持過越南戰爭和智利政變,但他的戰略眼光,沒人否認。
中美關系從1979年建交開始,本來是合作多過對抗,主要是對付蘇聯。冷戰結束后,美國成了老大,中國經濟起飛,貿易額巨大。但從2010年代起,摩擦多了,美國覺得中國挑戰它的地位,貿易戰、科技戰、南海臺海問題層出不窮。
基辛格在2023年接受《經濟學人》采訪時,說中美正走向對抗,人類命運取決于兩國能不能和平相處。他警告說,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發展快,留給雙方找路子的時間就五到十年。他還說,美國別總想搞垮中國,得承認中國有自己的利益。
他還指出,美國有北約、五眼聯盟等,盟友總數75個左右,包括正式條約和松散伙伴。但如果中美真開戰,大部分盟友會猶豫,因為風險太大。經濟上,大家都和中國有生意,歐洲國家忙著能源危機,中東國家更在意石油價格。基辛格說,真正會參戰的,只有三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這三個是美國在亞太的核心伙伴,有防務條約,基地多,利益綁得緊。
先說日本。美國和日本1951年簽《美日安保條約》,日本有好幾個美軍基地,像沖繩的嘉手納,駐軍幾萬。日本近年來軍費增加,買美國武器,針對中國在東海的活動。但日本憲法第九條限制進攻性軍事,日本民眾反對卷入戰爭。基辛格覺得,日本會參戰是因為地理位置近,臺灣問題直接影響它,但不會大規模派兵,頂多提供基地和后勤。
韓國呢,美韓1953年簽互防條約,韓國有美軍基地,三八線附近駐軍2萬多。韓國和中國有歷史恩怨,從朝鮮戰爭開始,但經濟上韓國出口依賴中國。基辛格認為,韓國會站美國,因為北方威脅大,需要美國保護,但參戰程度有限,焦點在本土防御,不會輕易派兵去南海或臺灣。
澳大利亞是五眼聯盟成員,2011年美澳加強軍事合作,達爾文港有美軍輪換。澳洲跟著美國制裁中國,南海巡航也參加。基辛格說,澳洲會參戰,因為它是美國在南太的橋頭堡,能當軍火庫和后勤點。但澳洲軍力小,人口少,不會沖在前線。
為什么其他盟友不靠譜?基辛格分析,美國盟友多,但利益不一。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是情報伙伴,但離亞太遠,不會出兵。歐洲北約成員忙俄烏沖突,德國法國更想經濟合作。
菲律賓有美軍準入協議,但國內意見分歧。印度跟美國親近,但中印邊境有摩擦,它不會直接幫美國打中國。基辛格強調,美國霸權形象在國際上越來越差,很多國家敢怒不敢言,但真打起來,誰都不想賠本。
反過來看,中國這邊呢?基辛格沒直接說,但從他的書和采訪看,中國不靠盟友多,而是經濟影響力大。中國堅持不結盟、不干涉內政,幫發展中國家建基礎設施,一帶一路覆蓋上百國家。
如果開戰,幫中國的國家不會多,但有幾個關鍵的。俄羅斯是頭一個,中俄關系從冷戰后就好轉,2022年俄烏后更緊,能源貿易多,聯合軍演頻繁。俄羅斯有核武器,軍工強,能提供后勤支持。
朝鮮是另一個,1961年中朝互助條約還在,中國1950年抗美援朝幫過它,現在朝鮮導彈試射,中國在聯合國不完全反對。伊朗反美立場強,2023年伊朗海軍在海灣跟美軍對峙,國防部長批評美國霸權。中國幫伊朗建核設施,伊朗能在中東牽制美國。
還有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投資大,巴基斯坦軍力不強,但能提供外交支持。中東一些國家像沙特,也從中國買武器和投資,不會直接參戰,但國際場合幫腔。基辛格覺得,中國原則是和平共處,不像美國到處建基地,所以更多國家中立或暗中支持中國。
基辛格的話意在提醒美國,別自大,盟友不是鐵板一塊。75個盟友聽起來厲害,但實際操作起來,戰爭成本高,大家都算經濟賬。2024年中美高層在舊金山會晤,聊貿易緩和,但南海軍演還在繼續。
日本澳洲韓國加強合作,但內部辯論多。俄羅斯和中國深化能源協議,伊朗保持警惕。基辛格去世后,他的觀點還在影響外交圈,學者們討論他的現實主義,說中美需對話,避免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