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最沉重的后果并不在戰場本身。
而在于即使俄軍最終能占據烏克蘭20%甚至更多的土地,烏克蘭卻已永遠脫離俄羅斯的軌道。
開戰之前,烏克蘭國內仍有相當規模的親俄力量與反俄力量并存,三年多的戰火過后,烏克蘭“去俄羅斯化”已不可逆轉。
縱然它一時無法加入北約,也無法立即加入歐盟,但對俄羅斯的刻骨仇恨,已絕非幾年、幾十年可以改變的了。
圖為普京
對俄羅斯來說,更糟糕的消息是:不只是烏克蘭,其它“小兄弟”也正在或準備棄俄羅斯而去。
這里面擱下格魯吉亞不表,格魯吉亞在2008年便嘗過俄軍的鐵拳。
擱下摩爾多瓦不表,摩爾多瓦的國內大選,親俄派與反俄派旗鼓相當,反俄派甚至略占上風。
今天是兩個敵對的國家,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曾因納卡地區兵戎相見,如今卻都把矛頭指向了俄羅斯,有這么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7月19日,阿塞拜疆正式向國際司法機構提起訴訟,指控俄軍摧毀其民航客機。
我們還記得,那架阿塞拜疆客機在墜毀前,曾有數名乘客幸存,勉強逃過一劫。
當時,該機曾試圖在俄羅斯機場緊急降落,卻遭到拒絕。
隨后,大量證據顯示,俄羅斯導彈擊中了這架飛機。有人甚至指出,機艙內部就有物體飛入,造成破壞。
真相究竟如何?俄羅斯到底做了什么?阿塞拜疆決定尋求國際社會的幫助。
就在此前的7月初,阿塞拜疆突然扣押了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記者。
幾名蒙面人員到場,三下五除二便將俄籍記者帶走。按常理,俄羅斯周邊的“小兄弟”極少如此行事。
阿塞拜疆之所以一反常態,是因為6月在俄境內的阿塞拜疆社區里,莫斯科警方對他們動用了粗暴手段;阿塞拜疆決定要報復。
第三件事,阿塞拜疆與烏克蘭越走越近。6月初,澤連斯基與阿利耶夫會面;近期又傳出澤連斯基將再訪問阿塞拜疆的消息。
蘇聯解體后,阿塞拜疆與烏克蘭本就交好,俄烏沖突開始以后,阿塞拜疆給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如今雙方更明確要加強軍事合作。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和烏克蘭加強合作,和烏克蘭眉來眼去,令莫斯科異常憤怒。
俄羅斯的怒火在于:當年我的小兄弟亞美尼亞與你爭奪納卡地區時,我并沒有出手相助,等于把十足的面子給了阿塞拜疆。
然而,阿塞拜疆依舊不領情。
相比之下,更傷心、更難過的是亞美尼亞。亞美尼亞是一個小國,與阿塞拜疆接壤。
攤開地圖可以看到,兩國都位于外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的西邊是土耳其,東邊緊挨著阿塞拜疆。
俄羅斯若想通過陸路與伊朗相連,必須穿越阿塞拜疆,因此阿塞拜疆的地緣位置極為關鍵。
而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多年是仇敵,亞美尼亞的支持者是俄羅斯,阿塞拜疆的支持者則是土耳其。
在歷史上,土耳其曾對亞美尼亞人實施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亞美尼亞一直把俄羅斯當作抗衡土耳其、牽制阿塞拜疆的“老大哥”。
怎奈俄羅斯是自顧不暇,從俄烏開戰以后無能為力。
所以2023年阿塞拜疆對納卡地區發動攻勢時,亞美尼亞求援,俄羅斯僅口頭聲援,實際按兵不動。
2019年,亞美尼亞人對俄羅斯的好感度高達91%。整個國家都把俄羅斯當成“老大哥”,“我們有事,大哥會替我們頂著。”
但是,納卡沖突之后,亞美尼亞終于意識到,關鍵時刻俄羅斯并沒有出手相助。
因此最新的民調顯示,亞美尼亞國內對俄羅斯人的好感度從91%直線下跌到31%。
阿塞拜疆不喜歡俄羅斯,亞美尼亞也不喜歡俄羅斯。
這兩個原本互為仇敵的國家,如今卻有了一個共同點:反對俄羅斯,支持烏克蘭。
自俄烏開戰,尤其是2023年以后,大約至少有五百名阿塞拜疆人加入了烏克蘭的外籍軍團。
亞美尼亞也有人陸續投身其中。
俄羅斯人看在眼里,怒火中燒,“當年你們都是我的小兄弟,怎么如今卻在烏克蘭戰場上并肩與我作戰?”
是的,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兩個死敵,如今卻在烏克蘭的戰壕里相互配合,一起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再把目光投向俄羅斯周邊,波羅的海三國早已堅定地站在反俄陣營。
蘇聯解體的號角最早就是由他們吹響,他們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北約的國家。
俄烏開戰后,一向中立的瑞典、芬蘭也火速加入了北約,導致波羅的海幾乎成了北約的內湖。
俄羅斯的戰略環境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急劇惡化,壞到了極點。
格魯吉亞仍想擠進北約,摩爾多瓦則希望借與歐盟的接觸增強自身存在感,擔心自己會是“烏克蘭之后的下一個”。
波羅的海三國同樣憂心忡忡,“烏克蘭之后,會不會輪到我們?”
于是,俄羅斯周邊的小國一方面心存對俄恐懼,深知此時不宜硬碰硬,不想與它正面開戰;
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想擺脫這位昔日的大哥,急切地想要投入歐盟的懷抱。
還有一些國家選擇了“悶聲發大財”。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看準時機,俄羅斯的石油賣不動了,那就由我們來賣。
以前,歐洲要采購中亞包括俄羅斯的石油,統統得經過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也是借道俄羅斯輸往歐洲。
如今風向倒轉,歐洲不再從俄羅斯進貨,反而從其它這些國家買,俄羅斯自己也不得不借助這些國家的通道。
因此,俄羅斯絕不會貿然與它們翻臉。畢竟,“小兄弟”所剩無幾,斷一個就少一個。
于是,當阿塞拜疆抓捕記者時,俄羅斯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也不像過去那樣強硬。
俄羅斯國內的強硬派雖然言辭激烈,但真正能做的卻少之又少。
這正是俄烏開戰給俄羅斯帶來的最大戰略困境,本想將烏克蘭重新拉回懷抱,結果三年多的纏斗卻把烏克蘭永遠推向了西方。
也讓身邊的小兄弟徹底意識到這位“老大哥”關鍵時刻靠不住。要發展經濟,要自立自強,就必須尋找遠方的其它伙伴。
因此,連一向與俄羅斯關系最鐵的亞美尼亞,最近也與美國召開了多輪會議,在安全、文化等領域展開深入交流。
這對俄羅斯而言,絕非好消息。
即便在地圖上多占了烏克蘭20%的領土,這些看似“芝麻”般的收益, 卻失去了周邊一個又一個“西瓜”般的盟友。
從戰略角度看,得不償失。
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王道與霸道,這就是人類歷史上大國與周邊小國如何共存的命題。
大國不能靠霸道,不能靠兵力去壓服別人;你強大得了一時,強大不了一世。
大國對小國應當拿出更多平等的姿態,鄰居無論大小,大家一律平等,像朋友一樣,像兄弟一樣彼此尊重。
恰恰在這一點上,俄羅斯身上缺少這樣的氣質。在俄羅斯看來,周邊國家只是自己的“勢力范圍”,“我要你做什么,發個指令就行;不聽,我就打。”
然而,這樣下去只會導致眾叛親離,會讓一個個周邊的小兄弟紛紛棄它而去。
這是俄烏之戰給俄羅斯帶來的最大損失,也是俄羅斯目前最大的戰略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