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動物一定要去動物園?不一定!昨晚,上海植物園“暗訪夜精靈”夜游活動中,就有一組小分隊在科普老師帶領下,專門看動物。壁虎、大腹圓蛛、螽斯……在手電筒照射下,一個個小動物“原形畢露”,親子家庭們還見證了“蛛絲馬跡”“金蟬脫殼”的現場。
晚上6點半、7點,天色漸黑。參加當晚夜游的40組家庭分成4個小組,先后向植物園南、北兩個園區出發,其中2組探訪南區的“動物世界”,另外2組探訪北區的水生植物以及蛙類等動物。
植物園里的“動物世界”似乎更為隱蔽,你不確定它們在哪里躲藏著。10組親子家庭在科普老師帶領下,拿著手電筒,照地面、照樹葉背后、照樹干,尋覓著它們的身影。
最早被發現的是蜘蛛,它們的學名是“大腹圓蛛”。其中一只大腹圓蛛正在織網,一根蛛絲掛在身邊一棵水杉書上,而另一個掛到了對面較遠的一棵樹上,相距足有五六十厘米。“這么遠的距離,蜘蛛是如何做到的?”科普老師的提問讓大家瞬間陷入了沉思。
“是風,今晚風比較大,蜘蛛就借著風力,從一棵樹蕩到另外一棵樹,掛上了蛛絲。”老師的答案讓大家恍然大悟,直嘆蜘蛛的聰明。
植物園里看到的動物
草藥園是上海植物園里動物的聚集地。多種螽斯、壁虎、馬陸等都在這里居住,大、小朋友們還在這里見證了“蛛絲馬跡”“金蟬脫殼”現場。
“蛛絲馬跡”中的“蛛”是指“蜘蛛”,而“馬”是哪種動物呢?是在草原上奔跑的“馬”嗎?可以,仔細想一想,“蛛絲馬跡”是指微小的痕跡,草原上奔馳的“馬”這么大,怎么可能是“蛛絲馬跡”所指的“馬”呢?
當一只昆蟲出現在草藥園的巖壁上、被科普老師發現后,眾人知道了“蛛絲馬跡”中的“馬”為何方神圣。原來,這只昆蟲叫“灶馬”,它就是那匹“馬”。
“蛛絲馬跡”中的灶馬
夜游中,大家發現了幾只蟬殼,有沒有正在蛻殼的蟬呢?在草藥園,六年級學生小曹有了新發現,當他用手電筒在樹木上照到一只“異樣”的蟲子后,立刻報告老師。老師過來一看,招呼大家一起來觀察,“這就是‘金蟬脫殼’,它是一只蟪蛄,是一種比較小型的蟬。大家看顏色,它外面是綠色的,不是金色的。那為什么會有‘金蟬脫殼’這個成語呢?”老師的提問讓大家又陷入了思考。
“這是因為,古人所說的‘金’其實可能是銅,主要是青銅,剛制作出來的時候是金色的,經過漫長時間氧化以后,出現了銅綠。”老師的解釋又讓大家增加了昆蟲以外的知識。
正在脫殼的蟪蛄
現場,記者發現,部分小朋友和家長們對動植物有濃厚興趣,知識也相當豐富,這也正是他們報名參加夜游的原因。上海植物園介紹,今年的“暗訪夜精靈”科普夜游每周五、周六和周日展開,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植物園微信公眾號報名,名額有限,可能需要提前訂好小鬧鐘,及時報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