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東省和山東省兩地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數大幅度下降,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圖/IC photo
據都市快報報道,近日,廣東省和山東省公布了2025年一批次大學錄取分數線或錄取名次號。今年,兩地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數“大幅下降”,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有網友甚至說“要和土木坐一桌了!”
真實情況真的有這么夸張嗎?
從媒體報道的相關數據看,臨床醫學錄取位次的確存在普遍下跌趨勢,但恐怕還不至于到“暴跌”的程度。如,以山東為例,如果把本科擴招的因素加入,這種下降應該基本在正常范圍,無法和2022年的土木大跌,以及2019年財經類大跌相提并論。
造成這一現象的底層原因,或許是就業難帶來的高分考生對“確定性”的追捧。
今年提前批錄取中,無論是在哪個省份,上海海關學院與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兩所雙非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大有超越一眾985高校的趨勢。與之相關,大量軍警校,以及公費師范生(定向)錄取分數也都大漲。高分考生大量選擇雙非高校、行業性學校與專業,導致了各類著名高校以及傳統的熱門專業的分數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還有就是人工智能等“熱門”專業招生量增長帶來的虹吸效應。最近5年開設人工智能的高校大幅增長,招生量也顯著增長,優秀理工科同學紛紛轉向這一領域,也就客觀上造成了優秀理工科同學學醫的相對減少。
這其中也有一個時代原因,就是臨床醫學本身確實不再像前些年那么火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疫情期間臨床醫學暴熱有著時代背景。伴隨新生兒數量的下降,人口的減少,與之相關的行業也必然發生變化,對臨床醫學而言,首先就是產科的沒落,然后就是兒科,以此類推。
同時,不少年輕人難以承受10多年學醫的寂寞,恐怕也是難以回避的因素。
一般而言,臨床醫學類專業本碩博連讀也需要8年,加上3年規培,選擇學醫者,如果順利走上醫生崗位也已經是11年后,這對年輕人來說,學習的時間成本太高了。在有更多選擇面前,他們轉向非醫學類專業也是正常的。
當然,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醫學院校的持續增加。2016年“雙一流”建設啟動,大量著名高校紛紛搶辦醫學院,其中一個主要目標還是看中了論文的產出:醫學是論文的高產區。根據筆者的統計,今年招收臨床醫學的高校近200所,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了。
所以,綜上所述,山東等地臨床醫學分數的下降,大概率只是一個正常波動,和很多其他專業相比,也是一個正常的周期變化,不宜過度放大,更不能和土木這種顛覆性行業變化相比。
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這個行業未來的供需變化。考慮到未來人口的減少,一切與人口有關聯的服務似乎都會萎縮。
但醫學有所不同。其他行業都有“中年危機”,而學醫者恰恰是越老越吃香,所謂“老中醫”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醫學對學習者的天資要求不是特別高,更注重經驗的積累。一個醫生,做100臺手術和做1000臺手術,顯然是不一樣的。其中最需要的是認真的態度,因此更適合多數人報考。當然前提是,年輕人有興趣,愿意認真學,也耐得住10余年的學習寂寞。
而從就業角度來看,在人口的老齡化過程中,醫療服務需求會提升,和康養關聯的需求以及相關專業也必然會成為“熱門”。
因此,年輕人對學醫不必過度悲觀。醫療的需求是穩定存在的,關鍵是你能否學好醫術,成為一個真正的名醫,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時代。
撰稿 / 陳志文(教育學者)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