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10年,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航行,最終在福建馬尾港落下帷幕。
一艘沒有引擎、沒有導航儀的獨木舟,插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緩緩駛入中國領海。
船上六人,面龐黝黑,衣著簡樸,卻眼神堅定,他們來自遙遠的大溪地,漂洋過海只為完成一個“瘋狂”的夢想,回到祖先的故鄉。
但估計誰也想不到,這場跨越半個地球的旅程,起初竟然源于一個13歲的少年讀了《論語》?
他就是易立亞,出生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大溪地,是南島語族的后裔,從小就對“祖先從哪來”這個問題耿耿于懷。
隨著年紀不斷長大,他讀了論語、學了中文、還開始研究歷史,結果他越看越覺得,那些古老的傳說和語言的痕跡,都在指向一個共同的方向,中國的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
正所謂一念之起,萬水千山,2009年,易立亞毅然辭去波利尼西亞總統外交顧問的職務,開始籌劃一次“非比尋常”的尋根之旅。
但他沒有選擇乘坐飛機,也沒選現代游輪,而是用祖先的方式獨木舟,靠星辰和海風前行。
易立亞給小船取名叫“自由號”,既代表文化認同的自由,也象征南島語族在歷史長河中的自由遷徙精神。
這艘船完全手工打造,使用的也是石斧、木錘等原始工具,按照1820年大溪地古圖紙復刻,僅船體就耗時數月,從這也能看的出來,易立亞不光把這艘小船看做是載體,更將其當成了信仰的化身。
雖然理想很美好,但茫茫大海畢竟很危險,不是冒險家,誰會愿意去冒這個風險,所以起初只有六人愿意登船,而他們也是抱著“如果祖先能去,我們也能回來”的信念。
這其中最年長的是60歲的庫伯,被稱為“人肉GPS”,他用經驗和星象判斷方向,全程不依靠任何電子導航。
2010年7月27日,“自由號”從大溪地啟航,他們帶著一點干糧,沒攜帶任何現代食品儲備,靠捕魚為生,靠風向和海流決定前路。
剛開始的幾天,因為天氣晴朗,海面平靜,船員們甚至能在甲板上曬太陽。
但好景不長,途經所羅門群島時,浮架突然漏水,船體嚴重失衡,六人連續三小時輪流舀水,幾乎累癱。
但更大的災難在后頭,進入10月中旬,太平洋上空生成了一個超強臺風“鯰魚”,八米高的巨浪像黑墻一樣撲來,海水灌入船艙,船員只能用繩子將自己綁在桅桿上,防止被卷入海中。
連續幾日,沒人能睡踏實覺,唯一的食物是捕來的幾條魚,飲水也幾乎耗盡。
他們曾被鯨魚圍繞,曾在暴雨中失溫,曾在夜里靠月光辨識方向,但他們沒有退縮,一步一步,靠著信念穿越16000海里,穿過10個國家的海域。
最終在2010年11月19日,抵達中國福建馬尾港,那一刻,船頭飄揚著五星紅旗,易立亞高喊:“我們回家了!”
三天后,六名船員登上福建平潭島,前往殼丘頭遺址,一個與南島語族起源緊密相關的地方,他們在遺址撒下大溪地的泥土,種下一棵榕樹,樹旁立碑銘記“自由號尋根之旅”。
那么這些南島語族人,他們的祖先到底是不是來自華夏大地呢?
這一點,在殼丘頭遺址的考古成果中能得到很好的考證,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與波利尼西亞諸島上的文物幾乎如出一轍。
尤其是“有段石錛”這種古老工具,被認為是南島語族最重要的造船器具,而這種工具在福建的出土時間,可追溯到6000年前。
另一方面,南島語族與我們的語言聯系同樣緊密,閩南話中如“ka”(腳)、“腦”等詞匯,與南島語幾乎一致。
另外波利尼西亞的陶器紋飾,也能在福建沿海的古遺址中找到對應,這些證據如同一根根線索,把歷史的斷裂重新縫合。
更有力的是遺傳學上的發現,研究表明,東南沿海古人類的DNA,與南島語族特別是臺灣高山族的相似度極高,甚至超過與現代漢族的相似度。
這不僅為“南島語族源自中國”提供了科學支持,也為中華文明的多元性與延續性提供了有力佐證。
易立亞的選擇,既是個人的信仰,也是整個族群的情感寄托,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南島語族并非漂泊無根的民族,他們有家、有源、有血脈的記憶。
中國也用最溫暖的方式回應這份情誼,“自由號”被按比例復刻后永久陳列在殼丘頭遺址博物館,成為中南島文化交流的象征。
此外多項考古、語言、遺傳研究也在此后加速推進,推動“南島歸根中國”理論的進一步完善。
在當今國際社會中,文化認同和文明傳承的意義愈發重要,易立亞用116天的航行,跨越了時間、空間與政治的界限,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文明課。
他讓世界看到,中華文明并非單一線性發展的歷史,而是一個兼容并蓄、開放融合的海洋文明體。
這場航行,也給臺灣問題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方式,在探尋民族起源、追溯文化根脈的過程中,任何人為的分割都顯得蒼白。
當一個南島語族的后人,不遠萬里回到福建喊出“我們回家了”,那是一種超越語言和政治的感召。
信息來源:
2010年11月19日 中國新聞網 南島語族后人踏尋先民足跡 架舟遠涉太平洋尋根
2024-12-28 08:46 福建省人民政府 “老友記”,一場南島語族的“探源”之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