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國民黨高級將領的交往,是他人際交往中最具神秘色彩而又最具魅力的篇章。在長期的革命斗爭生涯中,周恩來以其巨大的人格力量,征服了一個個國民黨要員,使他們或與共產黨密切合作,或走上了徹底擁護共產黨的道路,國民黨高級將領鄭洞國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帝哥就來說說周恩來和鄭洞國之間的故事。
鄭洞國
1948年9月,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首先在遼闊的東北平原打響了。10月15日,我軍攻占錦州,蔣介石在當天急忙飛抵沈陽,派飛機到長春上空空投手令給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命令他立即率眾突圍南撤。但此時長春已被我軍圍得水泄不通,鄭洞國深知突圍已無可能。10月17日,駐守長春的國民黨第60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鄭洞國走到了山窮水盡的關頭。
為了將這位黃埔軍校的學生從黑暗中挽救出來,周恩來親自給鄭洞國寫了一封信,勸他顧念當年黃埔之革命初衷,毅然舉行反蔣起義,回到人民的行列中。周恩來在信中說:
屆此禍福榮辱決于俄頃之際,兄宜回念當年黃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舉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領長春全部守軍,宣布反帝反蔣、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贊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則我敢保證中國人民及其解放軍必將依照中國共產黨的寬大政策,不咎既往,歡迎兄部起義,并照曾軍長及其所部同等待遇。
周恩來
因為當時長春市區秩序混亂,這封信最終沒能送到鄭洞國手里。10月21日,鄭洞國在中央銀行率兵團司令部及直屬部隊起義投誠。至此,長春10萬國民黨守軍全軍覆沒。鄭洞國到解放區后,才知道周恩來給他寫信的事,對于周恩來的這番親切關懷,他始終未能忘懷。
新中國成立后,鄭洞國一直在哈爾濱閑居。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對于是否出兵援朝,中央高級領導層一開始存在明顯分歧,反對出兵的人認為,對手是強大的美國,戰爭最終打的是國家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工業實力,至少從工業力量和軍隊裝備上講,我們與對手相差甚遠。周恩來深知鄭洞國曾在緬甸和史迪威打了很長時間的交道,對美軍的戰術戰法非常了解,于是馬上指示東北軍區政治部派人送鄭洞國來北京進行商討。
鄭洞國到北京后,周恩來專門宴請了他。鄭洞國在席間詳細地介紹了美軍和英軍的作戰特點,指出美國人打仗主要靠武器,打不了硬仗,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專門講了一個故事:過去中美軍隊共同執行作戰任務時,美國兵行軍走累了,就先丟棄武器彈藥,然后再丟棄衣服,待到達目的地時,渾身只剩下一條褲衩,以致空運的裝備只好先全部補充美軍。
鄭洞國
周恩來聽后哈哈大笑,在不久后的一次國防會議上,他專門引用了鄭洞國講的這個故事,激勵大家要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克服某些人頭腦中的崇美、恐美的思想。最終黨中央通過一番利弊的權衡和敵我雙方優劣的比較,終于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
1950年10月的一天,周恩來再次在家里宴請鄭洞國。鄭洞國見到周恩來后,百感交集地說:“周總理,幾十年來,我忘了老師的教誨,長春解放前夕,您還親自寫信給我,我感謝您和共產黨的寬大政策。”
周恩來卻笑著擺擺手說:“過去的事不提了,你不是過來了嗎?咱們今后都要為人民做點事嘛!”
席間周恩來問鄭洞國:“你今后有何具體打算?”
鄭洞國不知道國家將如何對待像他這樣的起義將領,想了想后便說:“我別無所長,人也老了,打算回家鄉種地去。”
鄭洞國和妻子
周恩來馬上看透了自己這位學生的復雜心思,親切地說:“你是起義將領,怎么能讓你回去種地呢?再說你還不到50歲嘛,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為人民多做貢獻,現在國家建設剛剛開始,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呀!”
周恩來的誠懇態度使鄭洞國非常感動,他馬上表示:“我準備先回上海治治病,料理一下家務,再聽候安排。”
1952年春節前夕,鄭洞國再次來到北京,周恩來又宴請了他。鄭洞國坦誠地向周恩來匯報了自己對中國共產黨的新認識,表示愿意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周恩來聽后大喜:“你的思想又有了新的進步,這是值得慶賀的,我代表大家歡迎你!”
1952年6月,鄭洞國舉家遷往北京,在周恩來的親切關懷下,他被任命為水利部參事。此后鄭洞國歷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等職,他始終牢記周恩來的教導,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殫精竭慮,日夜操勞,直到1991年去世。
晚年的鄭洞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