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絡博主稱“90后從25歲起死亡率顯著高于70后、80后同年齡段”,聲稱通過2020年人口普查“權威統計”推斷出將來“90后兒子活不過70后老子”,并歸因于就業壓力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然而事實上,其提供的數據是用“男女死亡比”代替“死亡率”概念,混淆視聽、夸大概念,絲毫經不起查證。今年2月,央視就曾對針對“80后死亡率達到5.2%”等同類網絡傳言進行辟謠,當時多名網民以疑似AI生成的假數據煽動情緒、借機兜售保健品被查處。如今,同樣套路“新瓶舊酒”卷土重來,背后傳播邏輯值得警惕。
煞有介事的網傳數據背后,事實不難查明:人口普查只統計過去一年死亡率的整體數據,既無法預測未來,也未針對特定群體發布過累計死亡率,相關數據其實只能反映調查當年各年齡段人口的死亡狀況,而和“80后”“90后”整體生命周期中的死亡率相去甚遠??紤]到醫療條件、統計口徑等差異,更不能通過機械對比每一代人的死亡率得出有效結論。然而,惡意傳播者或是利用AI炮制不實信息,或是對權威數據進行片面解讀、扭曲,精準抓住社會焦慮情緒,再配上"不買保險、保健品、養生課……就晚了"的恐嚇式話術,針對性展開"數字收割",完成從造謠博眼球到帶貨變現的流量閉環。對此,有關部門的監管固然不可或缺,但受眾若不提高警惕和辨識能力,總會淪為傳播謠言的幫兇和“任人宰割”的韭菜。
AI時代,信息素養就是網絡上的“免疫力”。面對看似專業的數據、結論,要學會“三問”:來源是否權威?邏輯是否可靠?背后是否有商業行為和利益關聯?如此織密腦內的“防護網”,才能遠離信謠傳謠、恐慌營銷,不再被缺乏實證的威脅和焦慮裹挾。
編輯: 衛思冰
責編: 杜夢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