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2025年,適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著名作家、故宮學(xué)者祝勇老師出了一本新書《從故鄉(xiāng)到故宮》,故宮是一本大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祝勇老師是當(dāng)今研究故宮和宣傳故宮的最知名的作家了,之前就出過不少書,比如《故宮六百年》《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古畫之美》《故宮的書法風(fēng)流》《在故宮尋找蘇東坡》,將故宮最美的風(fēng)景和文化都一一展現(xiàn)給我們。
而這一次,他要講的是“故宮”和他的故事——那個在沈陽軍區(qū)大院長大的東北少年,如何一步步走向紫禁城,最終在故宮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原鄉(xiāng)”。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沈陽記憶中的文化萌芽
《從故鄉(xiāng)到故宮》不同于祝勇以往的書,更像一本回憶錄,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那個物質(zhì)儉樸卻充滿歡樂的童年世界。東北寒冬里,少年祝勇和小伙伴們抽冰尜、滑冰車、打滑溜兒的身影躍然紙上。
父親親手制作的幻燈機和紅纓槍,不僅是童年玩具,更飽含著溫暖的親情。
在物質(zhì)匱乏的上世紀(jì)80年代,精神世界卻異常富足。比如最具典型的露天電影,這為很多孩子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橋》《少林寺》《遠山的呼喚》等經(jīng)典影片,在軍區(qū)少年心中種下了理想的種子。
不夸張,80后看這本書會有特別的感覺,因為這就是我們經(jīng)歷過的童年。
從沈陽到北京的精神追尋
懷揣著這份文化啟蒙,少年一步步從沈陽軍區(qū)大院出發(fā),最終踏入故宮博物院這座文化殿堂。地理上的跨越背后,是一個少年在時代洪流中尋找自我、堅守理想的精神之旅。
祝勇在書中道出了這個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對沈陽故宮的記憶,連同我對歷史、對古典藝術(shù)的興趣,也已深埋在我的身體里,只不過我自己沒有察覺而已,在北京故宮,那座巨大的宮殿里,才被一點點喚醒。”
沈陽故宮作為清王朝的搖籃,與北京故宮有著血脈相連的關(guān)系。少年時期在沈陽的所見所聞,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埋下了熱愛歷史的種子。當(dāng)祝勇走進北京故宮,這座匯聚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城池,終于喚醒了他沉睡的文化記憶。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故宮學(xué)者的書寫之道
《從故鄉(xiāng)到故宮》既是一部充滿溫情的童年回憶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象征。對青少年讀者而言,這本書不僅能引起情感共鳴,還能激發(fā)他們對歷史、文化和人生的思考。
祝勇將個人記憶融入更大的歷史語境中,讓讀者在閱讀童年趣事的同時,感受到時代變遷的歷史回響。
故宮博物院收藏著186萬余件文物,貫穿了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在祝勇看來,這些文物“是中華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而紫禁城本身則是“故宮所有文物中最重要的一個”。
從沈陽到北京,從故鄉(xiāng)到故宮,祝勇走過的不僅是一個地理空間的距離,更是一條文明尋根之路。
他用個人成長史證明:傳統(tǒng)文化不是遙不可及的標(biāo)本,而是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精神基因,等待著被一座宮殿、一件文物、一段記憶喚醒。
慢師傅通過出版社朋友幫忙,拿到了一些祝勇老師的簽名版,
先搶先得了!
簽名版·點擊圖片可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