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個系列的視頻很火,
“你可能不認識我,但是你一定聽過我的歌。”
我刷到了初中時的偶像金海心發的版本,看得我熱淚盈眶。
可翻翻評論區,最高贊的一個評論卻是:“70、80是老了,不是死了,你別這樣”
同一時間,我還刷到類似的帖子,“我看很多40多歲的人還在玩兒小紅書,是什么原因?”
“有沒有四十歲的阿姨或者叔叔打王者?”
這種帖子里高贊的回復也都是,80后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每當看到這種帖子我都會樂半天,并轉發給我身邊無法認清現實,一把年紀還要穿JK裙,要去游樂園當在逃公主的老閨蜜。
你覺得自己風華正茂,可在真正年輕人的眼中,你已經是中登啦~
其實曾經我也是認知有誤,我記得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當時我都三十幾歲了,因為回房間要穿過賭場,我還認真給人家門口保安看身份證件,保安大哥特無奈地給我一個走走走的手勢,朋友都笑了,直呼大可不必!
她說我讓她想到了一個日本阿姨便利店買酒的搞笑視頻,一把年紀了必須讓店員確認自己年滿二十一。
這種不由自主地裝嫩行為還挺普遍的,也許是心理成熟得晚,也許是一種不想面對衰老的自我保護機制吧。
一些朋友總跟我感嘆,人啊一過了三十歲,真的會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年齡!
盡管內心總覺得自己是小女孩,不過年齡擺在那兒了,我們80后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中登了!
何為中登,大概就是對中年人的戲謔的稱呼吧,不夠老又不算年輕,可能還帶有一些年輕人看不慣的臭毛病,比如愛指點江山,我覺得我就挺符合的,正好今天以我和我身邊人的例子聊一聊,中登的現狀和困惑。
都說四十不惑,在四十的這個人生邊上,困惑還是很多很多的。
首先,對身體機能極速下降的困惑。
身體確實沒有以前好了,以前總說4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階段。但我完全沒感覺,我覺得身體上自己比年輕人不足,比年長的人也不行,兩年前去探望我年近八十的老師時,老師精神矍鑠,健步如飛,下樓梯時,我緊張地說老師您小心,結果腳下拌蒜差點摔著的是我自己。。。
同學單位組織體檢,他和我說,他二十歲的小同事體檢報告就一頁,而他的要好幾篇,打開體檢報告時偷偷摸摸如做賊,提心吊膽地打開,緊鎖眉頭地閱讀,然后就開始瘋狂百度。。。我覺得那場面非常寫實。
我有很多朋友年近四十的時候紛紛開始長跑,開始養生,癡迷于此,一方面肯定是體會到了鍛煉帶來的好處,但也肯定是發現精力確實不濟了。
我現在還能想起自己的大學時代,熬夜去錢柜唱歌以后第二天還能上早八的課。當時并沒有覺得多疲憊,反而覺得好像偷到了額外的時光。
如果可能,我當然想永遠20歲,那時我每天有很多快樂的事要忙,精力充沛,對未來充滿希望。
年近四十的人,即使依然精力充沛,心態積極,但要維持這種狀態本身就需要自律,堅持和基因的眷顧。
其次,走到四十歲這個年齡,同齡人會有很大的分化,生活節奏很不同。一部分人會變得很少有社交,很少和人有聯系,大白話說就是,沒什么人找你,你也不想聯系誰。
拜大數據所賜,下面這種文案我曾經一天刷到不下十次。
我經常說,我的高中同學在做財經博主,在做金融精英,我的大學同學在納斯達克敲鐘,而我,在和偷小區貓窩水碗的賊斗智斗勇,生活在雞零狗碎中。
大家的生活狀態逐漸不同,如果不是掌握著很多資源,工作需要接觸很多人的話,社交圈子就容易變得固定和單一。
但除去客觀因素,自我選擇也很重要。
我有個同學在國企里做財務的,不需要出差,她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懶得去接觸朋友,懶得去社交,除去上班,她就在家追劇,學做甜點,練習瑜伽,逗逗貓。
她很享受這樣精簡的生活,不用和太多人social,也不想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
而那些有孩子的朋友,社交基本大都是圍繞著孩子進行,幾個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出行,去哪兒基本都聽孩子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是我的圈子不行,想自證很多80后依然有著豐富的社交生活,依然愛熱鬧,被很多人需要,被很多人圍繞,新交故知一呼百應。
可能是我見識短,但在給社交生活做減法的中年人不在少數,他們愿意守著自己的小圈子,懶得去應對太多人,懶得去結交新朋友。世界這么大,我有點不想看了。
甚至早就不在乎別人怎么看自己了。
就像我,現在就算誤入了人均太貴的餐廳,我都能做到看完菜單后淡定地起身離開。一方面是自己對外界看法免疫,一個是清楚地知道在很多事情上0人care我。
我的人生根本沒有那么多的觀眾。
第三,心態在入世和出世之間切換,反復橫跳。
或許是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一切如夢幻泡影,既然一切終必成空,難免會丟失一些心氣兒。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
我有個年輕時很愛玩的朋友說,現在他連搞外遇的心思都沒有了,不是他道德多高尚,主要是怕麻煩。生活讓他疲憊,不工作的時候,只想安靜休息,手機都不想看,更別提和妹子聊騷了。
畢竟人到四十,似乎愛過的一切都在遠去。年少時暗戀過的人不再可愛不再勇敢不再清爽,年少時愛過的偶像已紛紛老去,甚至離開,年少時相信或者習慣的觀念已變得老土和過時。。。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心態,依然有不少人到中年依舊興致勃勃,愿意主動做出改變,改變生活軌跡的朋友。
我有個朋友就想拼命抓住一切新鮮事物,認真學習互聯網熱梗熱詞,生怕被時代落下,AI爆火起來的時候,他開個會動不動就要下屬Deepseak一下,彰顯他跟得上時代。
我還有個老同學,40歲辭了職去美國讀研,去適應新的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這種勇氣和行動力是我佩服的。
我想對八零后來說,四十歲正是另一個人生分水嶺,心態積極的會迎來二次轉身,讓人生更加開闊。清心寡欲的咱就好好鍛煉身體,不管是為了家人,還是為了小貓小狗,要撐住,堅持住。
這又讓我不禁想起,最近我去看了兩場蘇慧倫在livehouse的演出,聽到學生時代最愛的《鴨子》、《檸檬樹》、《傻瓜》時,我又哭了。
女神應該是為了更貼近歌迷,選擇了無座位的livehouse,但對于許多40+的粉絲來說,全程站兩個小時,確實有點吃不消。
你在現場會看到鬢角有點發白,仿佛剛做完PPT的中年人背著電腦包,舉著手機大喊偶像的名字,一會兒又忍不住揉揉腰,靠在最邊上的墻上緩一會兒。
我聽見旁邊一個帶著娃來看蘇慧倫的媽媽笑著說,再堅持一首歌,咱們就去后面買喝的休息。
我覺得這就是很多80后中登的現狀寫照,有熱愛有疲憊有掙扎有釋然,但無論怎樣,得堅持住,留在牌桌上,不管是什么牌桌吧,反正得挺住。
【配圖源自網絡】
歡迎都來聽聽我們這期播客
《80后的人生真的完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