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歐洲的軍工廠都在開動起來,尤其是謀求獲得可靠核保護,原因自然是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即便是歐洲的北約成員國,也擔憂俄羅斯在戰勝烏克蘭后,會對自己發動新的“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的一系列動作為這種擔憂提供了現實依據。
瑞典電視臺(SVT)報道稱,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正在擴建距離瑞典邊境僅43公里的核基地,包括新建筑、三層安全圍欄現代化改造,和該基地被認為可以儲存約100枚戰術核彈頭;此外,位于白俄羅斯境內的阿西波維奇核基地、新地島核基地和科拉半島核基地也紛紛得到了升級,這些核基地靠近北歐國家和波羅的海國家,這些國家均已加入北約。
核武器專家威廉·阿爾伯克稱:“普京知道這些威脅會引發西方世界的恐慌,普京利用恐懼戰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在升級其他核基地,“行星實驗室”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位于遠東的勘察加半島核基地和位于加里寧格勒的核基地也得到了升級。
對歐洲來說,加里寧格勒威脅最大,“抵在歐洲胸口的匕首”,這里部署的“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和“伊斯坎德爾-K”都能夠攜帶核彈頭,后者更是幾乎將整個歐洲納入覆蓋范圍,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后果不堪設想。
美國歐洲及非洲陸軍司令克里斯托弗·T·多納休將軍在接受《防務新聞》采訪時明確表示:“一旦受到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北約計劃迅速摧毀加里寧格勒”,該計劃是在北約實施“東側威懾線”新戰略后指定的,“陸地領域的重要性非但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現在,你可以從地面摧毀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你現在可以從地面奪取制海權。所有這些,我們都在烏克蘭親眼目睹。”
俄羅斯對此反應強烈,在二戰結束后,蘇聯和俄羅斯紛紛都將原名柯尼斯堡的加里寧格勒飛地視為對歐洲戰略的最重要支撐點,俄羅斯國家杜馬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列昂尼德·斯盧茨基告訴塔斯社,任何對加里寧格勒的攻擊都會被視為攻擊俄羅斯本土。
舊的時代已經過去,新的時代正在到來,特朗普之前的一系列言論和動作,包括退出北約、從歐洲撤軍等,雖然被很多人解讀為是特朗普借此迫使歐洲增加軍事開支,但對歐洲自身來說,現在已經沒人再敢將自身的安全像過去那樣寄托在美國身上,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靠譜。
要保護歐洲免于烏克蘭那樣的遭遇,就必須依靠歐洲自己,除了積極恢復常規軍力外,要抗衡克里姆林宮頻繁揮舞的核大棒,歐洲就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大棒,不被美國限制的核大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