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場卷智駕、卷續航、卷饋電油耗早已成為“基本操作”的2025年,家用轎車還能拼什么?你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想到“底盤”——那個躲在車身之下、卻決定著一輛車開起來是否順滑、剎得穩、轉得準、坐得舒服的根本邏輯。
但吉利偏偏就從這里重新開卷。
7月21日,吉利德國研發中心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媒體解密。站在這次技術開放日C位的,是銀河A7——一款預售起價不到10萬元的插混家轎。而它之所以值得被看見,不僅因為用料夠硬、調校夠深,更因為它既是吉利30年全球化研發能力的集中體現,也融合了歐洲工程標準的技術邏輯。
德研底盤中樞首次亮相,30年體系落地實車
很多人不知道,銀河A7底盤調校的幕后,是一支來自23個國家、150多位頂級工程師組成的國際團隊——他們當中,有人來自F1,有人出自路特斯,有人曾參與保時捷的底盤系統開發。而他們共同工作的地方,不是簡單的測試工廠,而是吉利設于法蘭克福的德國研發中心——一個被定義為“全球性能與底盤調校中樞”的關鍵據點。
該中心是吉利首個海外試驗開發基地,也是其30年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支點。依托“全球五大造型中心+五大工程研發中心+五大試驗區域+五大能源技術形式+五大AI生態圈”的完整戰略布局,吉利不再是一個靠堆配置講性價比的車企,而是正在重塑“中國車”的研發定義。
銀河A7的出現,正是這個體系從圖紙走向實車的第一顆螺絲。它不是一個“工程奇點”,而是一整套“驗證邏輯”的產品化呈現。
銀河A7的“好開”是“算”出來的
消費者口中的“好不好開”,說到底,是對底盤調校水平的終極拷問。銀河A7對此的回答,不靠感性表述,而是科學建模與嚴密驗證。
例如,其獨有的“心跳擬合技術”便是將車身垂向運動頻率精確調至1.25Hz——這是人體最舒適的垂直運動頻率。在真實道路上,這意味著起伏路段不會產生眩暈,車輛整體的垂直震動感大幅降低。
銀河A7搭載的CST 2.0舒適制動系統進一步解決了家用車常見的“急剎點頭”問題。其前懸抗點頭角達到4.7°,幾乎對標奧迪A4(參數丨圖片)。再配合One-box結構制動系統與19英寸馬牌高性能輪胎,整車百公里剎停僅34.4米,超過邁騰GTE的水平。
而最具代表性的驗證數據——麋鹿測試成績80.2km/h,已經不僅是同級優秀,而是實打實的“越級打擊”。
這套底盤調校系統之所以能穩定發揮,離不開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構的整體加持:包括簧下質量減重10%、前后懸掛采用大襯套+46處軟連接、側傾剛度控制在47%的優化結構,都在從底層物理結構上讓“穩”成為一種默認體驗。
AI調校×路特斯基因,打造全場景駕控體驗
銀河A7之所以能夠把“好開”擴展為“全場景好開”,關鍵在于兩個詞:AI調校+路特斯基因。
這一次,那個擅長制造跑車的英國品牌把底盤調校能力“下放”到了家轎領域。在操控性與舒適性之間,路特斯工程師找到了一條適合家庭用戶的中庸之道。動態響應不生猛、路感回饋不過度,但依然保留了極強的可控性。
與此同時,德國研發中心還構建了一套覆蓋全球200多種典型路況的AI路譜庫,通過“虛擬建模+實地驗證”的雙循環調校機制,把碎石、雪地、山路、城市等各種駕駛場景“寫”進了底盤邏輯。銀河A7甚至早已在紐博格林賽道完成了多輪標定。
這也解釋了:為何這輛10萬級家轎能在城市穿梭間,跑出“德味底盤”的從容感。
更重要的是,銀河A7只是開始。這一次德研首次解密,真正揭示的是吉利全球底盤調校邏輯的“操作系統”——未來,無論是B級轎車還是中型SUV,這套“德研+AI+全球驗證”的方法論都將貫穿產品全周期,成為吉利沖擊海外的技術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