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的陳佩斯在點映時哭了,這事上了熱搜。沒人想到《戲臺》這部電影,一開始排片很少,不被看好,卻能票房爆冷。
首日預售只14萬,點映和預售加起來沖到了4380萬。這場看起來是意外的勝利,其實是好作品和資本的一次較量。
《戲臺》的故事比電影本身還像故事。拍了八年,花了很多錢。因為投資方跑了五次,陳佩斯只好把房子抵押了。點映剛開始,電影被安排在半夜。
但觀眾一去看,就被黃渤演的賣包子小伙兒逗笑了。看尹正演的名角唱戲,大家又感動得掉淚。觀眾又笑又哭,《戲臺》的評分飆升到9.6分。抖音上“陳佩斯三分鐘精彩臺詞”的視頻,播放量過億。
同期的電影有特效大片,明星也多。《戲臺》沒有大明星,沒有花哨特效,但劇本好,演員演得真,殺出了重圍。它證明了只要真下功夫,觀眾買賬。不像另一部明星電影,首日票房破億,但很快大家就罵它不行了。陳佩斯說得好:“觀眾不傻,他們分得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在影視圈這個看重錢的地方,陳佩斯的做法很特別。他想真實還原舊時戲班的樣子,花了三年搭一個真的戲院。戲服上的刺繡,一件就要幾百小時做好。
陳佩斯71歲了,戲里自己撞柱子、自己摔自己跪,全都親力親為。就是靠這股不取巧的勁頭,電影里的時代風貌才那么真實。專家看了說:“扎實的內容才是頂頂重要的。”
黃渤幫了大忙,他沒要片酬。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推掉了很多賺錢的綜藝節目,提前半年學京劇動作,天天大早起來練嗓子。
他在路演時笑著回應陳佩斯的話:“您別夸錯了人,那得是沈騰啊!”黃渤對表演的認真,讓觀眾覺得,他演出了打工人的憋屈和努力。
《戲臺》的勝利像塊大石頭砸進水里,讓整個電影圈開始重新想問題。現在大銀幕上,常常是五毛錢特效和生硬的笑點。
《戲臺》再次告訴大家:好故事,真表演,才最要緊。它打破了大家的偏見,以前以為戲曲電影只吸引老年人?現在不是了。看電影的人里,45%是80后,28%是00后。年輕人也愛看。
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2016年的《百鳥朝鳳》,制片人給影院下跪求排片。2022年的《隱入塵煙》,靠好口碑票房翻身。
這些例子都說明:當排片被資本操控時,觀眾的選擇其實很有力量。就像陳佩斯說的:“戲臺能拆掉,唱戲的心氣兒燒不完。”
專業評電影的人夸《戲臺》“用假扮的荒唐講透了荒唐”。普通觀眾呢?他們在網上曬自己看了兩三遍的票根。
知乎上一個叫“影視手術刀”的網友分析黃渤的表演:“這次演得很深沉,眼神里有當年《斗牛》的味道”。更驚喜的是,00后的年輕人開始學戲曲化妝,發短視頻。網上賣的戲曲頭飾,一下子好賣了18倍。
這次成功不僅是賺了錢,更證明了認真做的東西有人認。電影火了之后,影院晚上趕著加排片。當初撤走的投資人,又回來談拍續集。再大的資本,也得向好的作品低頭。
編劇汪海林說得好:“這不是陳佩斯一個人的贏,是所有好好做電影的人的集體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