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帥帥
大鵬電影《長安的荔枝》,票房并沒達預期,甚至還可能虧本。有人說,這是受到了那爾那茜“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但反對的人卻說,那爾那茜參加的是電視劇,大鵬拍的是電影,怎么可能誤傷到他呢?這純粹是臉疼怪鼻子歪。
其實,大鵬將電影排在電視劇之后,最初想蹭個熱點,哪知卻抹了一鼻子灰,相信腸子都悔青了。
大鵬版《長安的荔枝》,堪稱“開局一手王炸,結局被觀眾反手一個耳光”。陣容豪華到能開個內娛頒獎禮——光是數演員名字,都能湊出三集《演員請就位》。故事也確實有嚼頭,改編自馬伯庸原著,權謀、人性、職場暗戰全齊活兒,本該是暑期檔的一匹黑馬,結果呢?票房疲軟得像剛跑完馬拉松的共享單車,蹬兩下就喘。
問題出在哪?不是大鵬不努力,也不是電影不好看,而是電視劇版《長安的荔枝》宣傳太強大了,而且還出現了強烈的負面新聞,搞得故事人皆盡知,而且電視劇前腳剛播完,后腳電影就上線,這都不叫劇透了,而是別人吐出來的饃,再被大鵬強行灌你嘴里,還問你香不香?香是香,但胃說:我不要!觀眾心理防線早就被劇透攻陷,主角李善德怎么從社畜逆襲成救城英雄,反派怎么陰險,劇情怎么反轉,大家閉著眼都能講三集小某書影評。電影再精良,也難逃“我已閱”的命運。
更要命的是,電視劇還攤上事兒了——“黑天鵝事件”主角那爾那茜,一夜間從演技派變熱搜常客。觀眾情緒直接崩盤,口碑雪崩得比長安城的暴雨還猛。等電影上映時,彈幕里全是:“又是她?我不看了!”“這劇我都棄了,電影還能有啥驚喜?”情緒傳染比病毒還快,電影還沒開場,口碑先跪了。
說白了,《長安的荔枝》電影版,輸在節奏錯位、時機踩雷。不是大鵬不會拍,是他撞上了“先劇后影”的死亡陷阱——觀眾新鮮感沒了,情緒價值也塌了。要是換個順序,先電影后劇,估計早成現象級了。現在倒好,明明是道硬菜,愣是端上了“剩飯局”,觀眾筷子都不想動。
所以啊,影視圈的朋友們,別總想著吃現成的熱度,觀眾腦子比AI還靈光。想贏?要么玩原創,要么玩時機,別讓觀眾覺得你在炒冷飯——畢竟,誰愿意為“看過的故事”再付一次錢呢?大鵬這次,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荔枝沒送到長安,票房先溜了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