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黨員律師胡雯秋,是長寧區法律援助條線的一朵鏗鏘玫瑰。她承辦過1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滿意率達100%,一位位受援人送來感謝信和錦旗對她的敬業精神表達感謝……
律師執業多年,胡雯秋承辦的案件類型可謂形形色色,且以刑事案件居多,經過一次次疑難案件的磨練,讓她擁有了一顆“大心臟”。
然而,每一次接手法律援助案件,胡雯秋心里最柔軟的地方總會再次激起漣漪。她曾幫助農民工討薪、幫助老年人主張贍養費、幫助困難未成年人主張變更監護人等。她認真傾聽受援人曲折的往事,幫助他們在法庭上據理力爭。
“法律援助體現著社會關愛,法律援助案件因其特殊性,需要律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在胡雯秋看來,要為群眾提供高質量、有溫度的法律服務,這對法律援助律師的要求可不低,這既要帶著愛心、關心、同理心去經歷,還要感同身受地陪伴他們去磨煉、去收獲。
在此前的一起案件中,胡雯秋想方設法為一位受援人辯護,即便該受援人最終被判刑,但他依然向法律援助律師送來一面錦旗表達謝意。胡雯秋感慨道,法援律師積極幫助受援人在當地進行社區矯正,有助于社區矯正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實現懲罰與教育相統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細細數來,自2022年,長寧區法律援助中心組建“法律援助普法宣講團”起,胡雯秋深入社區、殘聯、企業、學校參與60余場義務法律宣講活動。如今,她已迅速成長為“法律援助普法宣講團”的骨干成員,其娓娓道來、如沐春風的講課風格深受廣大居民的喜愛。
胡雯秋說,業務能力是律師的立足之本,不僅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熟悉新頒布、修訂的法律,也要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然而,投身法律援助公益事業,常年參與到社會一線服務,胡雯秋不遺余力地傾注著熱情和時間,即便如此,她深深感到,善于傾聽、溝通,是律師提升案件辦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關鍵能力之一。如今,她個人創新開展的“心理咨詢+法律援助”新模式,受到受援人的好評。
“面對親子關系、夫妻關系以及家庭暴力等法律問題時,單刀直入地提供解決方法難以令人滿意。”為了在法律援助案件中更容易與受援人共情,進而產生信任,也能及早發現受援人的心理問題,于是,胡雯秋利用空余時間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并考取了心理疏導師證,在庭審過程中也從法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為其代理或辯護,讓受援人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
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思考,她也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既體現公平正義又能帶來良好社會效應的法律援助之路,嘗試通過法律援助在線咨詢、法治劇本殺、法治小視頻等普法宣傳新方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更好地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在擔任長寧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期間,胡雯秋主動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需求、積極建言獻策,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一名有著14年黨齡的她,常常將黨建活動與法律援助結合起來,帶領青年律師積極參與到各類社會公益活動中,參與組織協助并完成了許多大型公益活動,還參與了“婦女維權專項法律服務”“殘疾人權益保護”等項目,發揮出女性法律人的特長,展現出上海女律師的風采。
一路求索法治正能量,用默默奉獻,贏得群眾的廣泛贊譽;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員律師的責任與擔當,胡雯秋深知法律援助之于弱勢群體的重要性,她表示,在法律援助路上,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法律援助,為社會公正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她想做的、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在法庭上,他們以專業鑄就正義防線,讓黨徽在法槌起落間閃耀;在社區,他們用公益普法消弭法律鴻溝,將黨的溫暖傳遞給千家萬戶;在辦理法援案件時,他們以長寧法援人的擔當突破困局……
即日起,長寧區法律援助中心以“黨員律師,當有所為”為主題,啟動黨員律師風采特輯,講述黨員法律援助律師的故事,詮釋新時代法律工作者的政治忠誠,讓黨旗指引下的法治微光聚合成照亮社會的火炬。
圖片來源于長寧區法律援助中心
撰稿:閆 漫
編輯:陳 莎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