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兒童可能面臨擦傷、燙傷、異物卡喉等突發狀況,但由于缺乏急救知識,往往手足無措,甚至因錯誤處理導致二次傷害。研究表明,6—12歲是兒童安全意識和技能培養的關鍵期,通過情景模擬、游戲化學習,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應急能力與助人意識。
近日,臨汾路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特邀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所滅火救援技術與裝備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消防教育科普中心專業老師,在陽曲路391弄16號六角亭活動室開展“急救小衛士訓練營”主題活動,以趣味互動為核心,將專業的急救知識轉化為孩子易懂、易操作的內容。
活動通過動畫視頻、角色扮演、模擬演練等形式,讓孩子在輕松氛圍中學習止血包扎、心肺復蘇(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實用技能。同時,讓未成年人們聽取急救電話接通后的真實對話錄音、急救設備開啟后的真實情況,培養他們面對突發狀況時的冷靜判斷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互動環節,專業老師讓未成年人體驗如何操作心臟復蘇、如何準確計算時間、如何判斷傷員情況等具體事宜,讓安全知識不再是枯燥的條文,而成為孩子終身受用的“超能力”。
本次活動以“學中玩、玩中練”的方式,提升了參與兒童的急救知識儲備與實踐能力。課后測評顯示,85%的孩子能清晰區分“流血傷口處理”與“燙傷處理”的步驟,75%在模擬演練中成功完成至少一項急救操作。家長反饋中提到,孩子回家后主動檢查家庭藥箱,并提醒家人“燙傷要沖冷水”。此外,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技能,更培養了“幫助他人”的責任感。活動成功將急救知識轉化為孩子的自信行動力,為社區和家庭安全筑起一道隱形防護網。
記者:陳天藝
編輯:徐悅琳
資料、圖片:臨汾路街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