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帶頭發話后,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連莫迪政府都硬氣了一回。
在特朗普威脅對俄羅斯發動二級制裁后,前不久剛鬧出“爸爸笑話”的北約秘書長呂特動作很快,接連點名中國、印度和巴西三個國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北約秘書長呂特】
按照他的說法,中印巴需要立即把電話打給普京,勸后者參與和平談判,不然可能會受到巨大的經濟影響。
對于這種無端威脅,中方當然不會接受。中國外交部用一句“堅決反對任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亮明了中方的立場。
中方是這個態度,顯然不出所料。不過,美國這次威脅的國家,可不止中國一個。作為同樣擁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印度會是什么態度,也被外界持續關注。
畢竟考慮到印度曾經在外交上“靈活的身段”,對于新德里的表態,想必不少人都會缺乏信心。然而這一次面對美國的威脅,印度的腰桿卻挺得筆直。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伊斯瓦爾對美方的做法進行了隱晦的指責,表示尤其要警惕在俄羅斯能源交易的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
【印度警告不要對俄羅斯石油采取雙重標準】
雖然印方這次并沒有解釋什么是“雙重標準”,但結合他們之前的表態,這個說法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西方不能一邊購買俄羅斯的能源,一邊又要求發展中國家與俄羅斯劃清界限。
長期以來,西方尤其是歐洲,都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即便在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也沒有停下購買俄羅斯能源的步伐。有數據顯示,在2024年,將近7成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都被運往了歐洲。
更絕的是,在今年歐洲打算進一步削減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后。美國馬上有人拋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可以由美國公司出面,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再將之轉運到歐洲,以此緩解政治壓力。
毫無疑問,掩耳盜鈴莫過于此。甚至在這一過程中,歐洲作為“冤大頭”還要給美國公司多付一筆“中介費”。
另外,美國自己與俄羅斯的貿易也沒有中斷,去年的總額還有35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俄羅斯商品的進口甚至還占了大頭,總額有30億美元。
【美俄貿易現在都還沒有完全中斷】
美國到底需要哪些俄羅斯的東西呢?有化肥、金屬以及其他化學品等。美方之所以在美俄關系惡化的背景下還保留這些東西的對俄進口,成本是很重要的因素。
簡單來說,美國肯定是有利可圖的。
然而,在美國受益于美俄貿易,歐洲受益于俄羅斯能源的背景下,西方卻威脅中國、印度等全球南方國家,試圖以損害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為切入點,達成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目的。
這不是雙重標準,什么是雙重標準呢?美國的這種做法,顯然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事實上,這早就不是印度第一次就相關情況批評西方。就在兩個月前,印度外長蘇杰生就在公開場合強調,印度和俄羅斯的關系一貫堅持“現實主義”。
【印度外長此前在公開場合怒斥西方】
在印度看來,印俄兩國擁有很高的契合度和互補性,其中也包括能源領域。蘇杰生當時還怒斥西方,聲稱印度尋求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說教者”。
在俄烏沖突爆發的當年年末,印度當時就表示,在過去的9個月時間里,印度對俄羅斯原油的進口只有歐洲進口量的六分之一。布魯塞爾不能一邊優先考慮自己的需求,一邊給新德里提要求。
在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問題上,印度表現得如此強硬并非沒有理由。
一方面,俄羅斯的石油對印度確實很重要。早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印度和俄羅斯已經就石油貿易設計了相對長遠的規劃。畢竟印度作為一個體量龐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希望獲得一個穩定的能源供應渠道。
而在俄烏沖突爆發、西方發動大規模對俄制裁后,俄羅斯主動給自己能源打折的做法,更是讓印度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以至于曾有印度石油企業透露,印度政府要求國有石油公司加大力度,多買俄羅斯廉價石油。
【俄羅斯的石油對印度很重要】
站在印度的角度,這種有利可圖的事情沒有理由不去做。
另一方面,印度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因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遵循這種角色的行事邏輯。印俄關系本來就是非常密切的,即便印度近年來主動與西方拉近距離,但也不會到主動損害印俄關系那一步。
正因如此,對于特朗普用印俄石油貿易來威脅印度的做法,新德里肯定不會就這么忍氣吞聲地接受。
當然,可能還有另一個影響印度態度的因素,那就是對于美方的威脅,中國已經在第一時間亮明了立場。既然有中國起了頭,印度也不妨跟一跟。
應該說,至少從印度這次的表現來看,他們的回應還是相對積極的。當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美國錯誤的行為說“不”,西方也沒法再像之前一樣肆無忌憚地行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