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特朗普醞釀訪華行程之際,美國防部突然向科技巨頭微軟揮出一記重拳。2025年7月18日,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強硬宣布:“中國將不再以任何形式參與我們的云服務,立即生效。”這道緊急禁令,直指微軟長期雇傭中國工程師為五角大樓敏感云系統提供技術支持的隱秘通道。
事件導火索來自調查媒體ProPublica的深度曝光。報道揭露,微軟為滿足國防部安全要求,設計了一套“數字護衛”機制——身處中國的工程師發出技術指令,由擁有安全許可的美國本土人員(多為退役軍人)充當“人肉傳輸帶”,將代碼復制粘貼至軍方系統。這套看似嚴密的流程卻暗藏致命漏洞:負責執行的美國“護衛”普遍缺乏評估代碼安全性的技術能力,形同虛設的監管為潛在惡意代碼的植入打開了理論后門。
五角大樓(資料圖)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湯姆·科頓迅速抓住這一把柄。這位對華鷹派議員在7月18日當天緊急致函赫格塞斯,要求徹查所有參與國防項目的中國籍人員名單,并質疑“數字護衛”的實際監控效能。五角大樓的回應堪稱雷霆手段:赫格塞斯不僅下達禁令,更啟動為期兩周的全面審查,意圖徹底肅清中國技術力量在美國軍事云服務中的存在。
面對政治高壓,微軟的妥協速度令人咋舌。公司首席通訊官弗蘭克·肖緊隨防長聲明,在社交平臺X上承諾:即刻調整服務模式,確保中國本土工程團隊不再為五角大樓的政府云及相關服務提供技術支持。這一急轉彎背后是沉重的商業現實——微軟Azure云部門貢獻公司超25%的營收,而價值90億美元的“聯合作戰云能力”(JWCC)合同更是其在政府市場的核心支柱。分析指出,剝離中國工程師將直接影響Azure的運維效率與響應能力。
華盛頓(資料圖)
微軟的困境折射出美國科技戰略的內在撕裂。一方面,美國持續在芯片、AI、稀土等領域推動對華“脫鉤”,試圖構建技術鐵幕;另一方面,其軍事和科技系統又深度依賴全球化人才網絡。五角大樓一面高喊“中國網絡威脅”,一面默許微軟雇傭中國工程師近十年,直至媒體曝光才緊急切割,暴露出安全管理的形式主義與戰略目標的深層矛盾。
禁令引發的漣漪遠超單一企業。這標志著美國對華技術戒備從硬件層面向軟件生態和人才流動的深度蔓延。盡管微軟辯解其“護衛模式”符合既有安全規范,但政治正確已碾壓商業邏輯。當美國以“安全”之名筑墻,實則暴露自身在技術供應鏈與人才策略上的系統性脆弱——既無法擺脫全球智力資源的引力,又難以化解安全焦慮。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尚未啟程訪華,這道突如其來的數字禁令已為中美關系蒙上新陰影。它揭示了一個冰冷趨勢:大國博弈正迫使科技領域加速碎片化。微軟事件絕非孤例,而是全球化技術協作退潮的鮮明信號。當信任讓位于猜疑,效率屈服于安全,世界正滑向一個數字柏林墻林立的時代。對中國而言,外部封鎖雖是陣痛,卻也倒逼出核心技術自主的覺醒——唯有手握創新鑰匙,方能在變局中破壁而立。而美國在斬斷國際技術血脈的同時,能否維系自身的創新活力,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