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當地時間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開始對英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馬克龍聲稱,“如果我們仍依賴于中美兩國,那我們的未來,乃至我們子孫后代的未來會如何,是顯而易見的。” 他說:“我們想要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需要合作,但不是依賴。” 這一言論引發廣泛關注,要知道就在不久前,他在與王毅外長會面時還強調中法要防止世界陷入霸權沖突和陣營對立,中歐應做彼此可預測、可信賴的朋友和伙伴。
馬克龍一直被外界視為歐洲“戰略自主”的支持者,但從這次表態能看出,他并沒有挑戰美國的勇氣,也沒真正搞懂怎么推動“歐洲戰略自主”。特朗普政府肆意破壞全球貿易秩序,此時馬克龍強調美國是強大盟友,這反映出法國面對美國時的無奈。可他說中國是“挑戰者”,這顯然不對,暴露了他對中國的錯誤認知。
馬克龍(資料圖)
中國發展靠的是人民艱苦奮斗和自主創新,和西方殖民掠奪、霸權擴張的模式完全不同。我們一直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通過做大市場蛋糕實現共同發展。這樣的中國對歐洲來說是機遇,不是什么挑戰者。中歐在汽車等領域有競爭很正常,這些領域又不是歐洲專屬,中國當然有權利參與。歐洲要是真擔心,也不該針對中國,那樣只會損害中歐關系和自身利益。和中國一起做大蛋糕,才是正確選擇,馬克龍的定義只能說明他的局限。
而且馬克龍說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更是沒道理。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讓歐洲人生活更好,這是雙贏,怎么就成了依賴?歐盟需要中國的商品和市場來維持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炒作擺脫對華依賴很不明智。當地時間7月4日,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會見王毅外長時,請王毅轉達對中方高層的良好祝愿,稱法中在倡導多邊主義等諸多問題上有廣泛共識,還期待適時再次訪華。
馮德萊恩(資料圖)
短短幾天,他的態度就有了這樣的變化,讓人質疑他之前承諾的誠意。王毅外長當時表示,中方愿同法方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深化各領域合作,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赴法投資提供良好環境。中歐已經通過友好協商解決了白蘭地問題,希望法國作為歐盟核心大國,推動歐方妥善處理中歐經貿分歧。現在來看,馬克龍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兌現這些期待。
從實際合作來看,中歐經貿聯系非常緊密。中國網7月14日訊,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歐建交50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超過300倍。2025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進出口2.82萬億元,同比增長3.5%,平均每天進出口超過150億元,相當于建交時一年的貿易值。上半年,歐盟穩居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2.9%。
馬克龍(資料圖)
具體領域里,中歐汽車產業技術互補明顯。上半年,中國對歐盟出口汽車零配件增長9.7%,從歐盟進口大型客車變速箱、車用柴油機分別增長40.8%、65.2%。消費市場方面,中歐互為第一大消費品進口來源地,中國自歐盟進口的醫療保健品、箱包、首飾等占同類產品進口比重超6成,中國對歐盟出口的紡織服裝、家用電器、筆記本電腦也實現較快增長。
在互聯互通領域,截至2025年6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聯通中國128個城市和歐洲229個城市,成了經貿往來的重要橋梁。綠色發展領域,中國對歐盟出口的風力發電機組、高壓變壓器都保持良好增勢。這些數據都能說明,中歐合作基礎深厚,前景廣闊。馬克龍的言論和中歐實際合作情況明顯不符。當前國際形勢復雜,中美歐關系影響全球格局。
特朗普(資料圖)
歐洲要是真追求戰略自主,就該看清中國是合作伙伴不是挑戰者,珍惜中歐合作成果。馬克龍作為法國總統,更該從實際出發,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發展,而不是發表不當言論,影響雙方互信。希望馬克龍能重新審視對中國的認知,兌現之前的承諾。中歐只有堅持合作共贏,才能在動蕩的世界中實現共同發展,這符合雙方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