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正由間接轉向直接。近日,北約國家公布了一項圖謀,北約集團指著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稱“這塊土地四面被北約國家包圍,北約國家有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其從地圖上抹去”。
美國陸軍司令多納休在德國威斯巴登舉行的北約陸軍大會上正式宣布了這一點,稱北約已制定完備作戰計劃。話音剛落,俄高官斯盧茨基拍案而起,警告“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計劃書!”
根據外媒披露,北約國家的這一計劃代號或許為“東翼威懾線”,北約集團已經通過AI智能系統,整合衛星情報、社交媒體信息和前線偵察數據,實現“分鐘級目標鎖定、引導軍力進行摧毀”的完整打擊鏈。
在信息化的支持下,北約正建立“多國通用導彈發射平臺”,實現“一國彈藥、多國發射”的聯合作戰能力。多納休強調:“無論防空還是遠程打擊,一個系統即可實現協同作戰”。
更危險的是,多納休直言該計劃借鑒了“烏克蘭戰場已驗證的戰術”,并宣稱75公里寬的加里寧格勒是“完美實驗場”。
面對北約威脅,俄羅斯發起猛烈反擊。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向俄新社聲明:“襲擊加里寧格勒即進犯俄羅斯,將觸發包括核威懾在內的一切報復。
斯盧茨基強調,該計劃將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有贏家。聯邦委員會國防委員穆拉托夫補充:“俄羅斯的反擊強度,將遠超烏克蘭行動。”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7月16日緊急聲明:“《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所有條款完全有效”。該2024年11月生效的新版學說規定,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支持下用導彈等遠程武器攻擊俄本土,可被俄羅斯視為“核攻擊”,俄羅斯有權作出核反擊。
軍事專家利托夫金解讀新版核學說關鍵升級,不僅首次將白俄羅斯納入核保護傘,更是明確北約通過烏克蘭對俄羅斯發起的“變相戰爭”。
需要指出的是,加里寧格勒這塊面積僅1.5萬平方公里的飛地,也蘊藏著令北約寢食難安的戰略力量。
俄羅斯在該地區部署了可攜帶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足以打到柏林;S-400防空系統,可以監測并攔截周圍北約國家的空中力量。
從地理位置上看,加里寧格勒嵌入波蘭與立陶宛之間,直接控制連接波羅的海國家與波蘭的 蘇瓦烏基走廊。
還有一點在于,此地原屬德國東普魯士地區的一部分,二戰后劃歸蘇聯,本身就是德國的心頭痛楚。俄羅斯在此部署戰術核武器,刺激波蘭多次要求美國部署核武“對沖”。
當多納休宣稱“四面被圍”時,他刻意忽略了一個事實,該飛地與俄本土直線距離僅500公里,中間隔著兩個北約成員國。
這種地理困局使加里寧格勒成為“不成功便成仁”的前哨站,但俄羅斯的領土縱深相當巨大。若與俄開戰,北約也會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