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以前寫賭王一家時,總感慨內地沒有真豪門,也沒有豪門劇。
所謂“豪門氛圍”,當然不是完全以資產論。它是一種審美況味。推開別墅的大門,傭人緊跑兩步來接過你的外套,熱絡而恭敬地說“老爺回來了。”而你這個老爺,甚至可以運用大清律給自己弄上兩三房太太,不必擔心重婚罪。
待你年紀漸長,又不得不開始考慮遺產問題。公司的股份和管理權應該給誰,幾房太太各分多少,Peter還小,Richard和Chris是不是要弄個信托。你在深夜打電話給家族律師,對方草擬了一份數十頁的遺囑。
好在娃哈哈的爭產大戲,終于為內地豪門正名——我們也可以幾房宅斗,也可以溏心風暴,也可以斗成烏眼雞時高唱《無心害你》。
7月初,宗慶后的三名私生子女(有說法是二婚子女)作為原告,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凍結匯豐賬戶18億美元資產,追索21億美元信托權益,指控長女宗馥莉違反父親意愿;三名原告也同步向杭州中院提起股權繼承訴訟,要求分割宗馥莉從父親那里繼承的娃哈哈集團29.4%的股權。17日,杭州成立專班處理宗慶后遺產糾紛,香港高等法院則公告將在8月1日進行聆訊。
這邊長公主對外宣稱不知父親另有孩子,那邊宗慶后不斷“塌墳”。從“一妻一女一布鞋”的純情霸總兼國民好父親,變成“一個藤上七個娃”的葫蘆爺爺。截至硬糖君撰稿,甚至冒出“十個子女”的說法。稿子寫再快,都不如這真真假假的爆料快,更不如群眾的腦補快。
基于此,討論事實另有專家,硬糖君還是談談這樁公案的“敘事”。把娃哈哈爭產拍成劇,該叫什么名字好呢?至少宗馥莉這個角色,肯定是塊“大花必爭之餅”。
港劇、韓劇、短劇
先說硬糖君最愛的港劇模式。娃哈哈這名字未免兒戲,不妨按慣例改稱“娃氏集團”。《溏心風暴》以核心產品溏心鮑魚隱喻親情需經熬煮,咱這部戲就用AD鈣奶隱喻以奶補鈣、至柔至剛。《鈣奶風暴之傳宗》《鈣奶風暴之還宗》《鈣奶風暴之亂宗》,一口氣拍他個三季!
主題曲必須由關菊英獻唱,她同時出演宗馥莉的姑姑。早年比較勢利貪財,曾和幾個叔伯聯合起來斗嫡女,后來被家庭溫暖感化棄暗投明。
第一集就單刀直入,兩幫人站在最高院門口對峙。宗馥莉后面站的是關菊英以及母親家的親戚,杜建英后面站的是她的三個孩子(有說法最小一個是三房所出、掛在杜名下)以及被宗馥莉換掉的集團老臣。
杜建英上去就指著嫡長女鼻子說:“你孝而不順,違背老宗的意思,要讓他九泉之下不得安寧!”宗馥莉橫眉冷對,正欲開口卻被關菊英搶過:“是誰以監護人的身份陪馥莉去美國讀書,自己卻悄悄在那邊下崽?說好聽是非婚生子,說難聽那就是什么呀?”關菊英此時轉身,面向媒體的長槍短炮,略頓一下高聲道:“是小三上位!”
宗繼勝被說得面紅耳赤,上去就要飛對方巴掌。手伸到一半,卻被宗馥莉空手奪白刃狠狠抓住:“宗家還輪不到你動手!”氣氛被推到頂點,屏幕大字打出“半年前”,開始倒敘。
港劇雖然drama,好歹是法制社會。雙方一邊雇著天價大狀唇槍舌戰,一邊向媒體放料大搞輿論戰,吃瓜群眾是又看八卦又被普法。韓劇豪門則更加步步驚心,分分鐘民事轉刑事。宗馥莉說不定會像《財閥家的小兒子》里宋仲基那樣,哄騙姑姑、姑父投資然后做空股票,最后逼得她們不得不用手里的股權來換。
落敗的姑父嘴里罵罵咧咧,詛咒長公主:“西巴!你這個蟲子一樣的東西,薩滿早就說過你六親緣淺,要把我們宗家搞到一個人都不剩!”宗馥莉莞爾一笑:“六親不認,那是無親可依。說到蟲子,姑父才是家里米缸的寄生蟲吧。”說完,高跟鞋清脆的聲音響徹客廳。
短劇套路要更直給:《父親去世后,嫡長女大開殺戒》《重生之我穿越回家族爭產前夕》《千金歸來,這一刻網友炸了》。上一世她被二房斗垮,遠走美國死于一場精心策劃的意外。
醒來那一刻,她回到了自己14歲的身體。這是1996年,夏洛穿越的前一年,也是自己被杜建英陪同留學的那一年。當杜建英挺著大肚子問她:“馥莉,你不會怪我吧”時,她的眼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冷,隨即露出少女的天真笑容:“怎么會呢,阿姨,我一直想要個弟弟妹妹。”
三十年后,當杜建英發現信托出問題找到宗馥莉時,宗馥莉反問:“沒聽說父親有其他孩子呀,阿姨在他身邊這么多年最清楚了。”這時杜的后背泛起寒意,這些年宗馥莉的與世無爭都是裝的。小兒子在美國讀書,豪車是宗馥莉送的,狐朋狗友也是對方安排的。
男頻劇還是女頻劇
家族爭產,好看就好看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跟敵人講金,人家跟你講心。實在陷入頹勢了,再隨便找個老員工出來打感情牌、尋個太平紳士拉偏架,說什么“沒必要趕盡殺絕”。
各大社交媒體站誰,也反映了群眾的身份認同。抖音自是傳統道德的大本營,小紅書也要彰顯女性力量,總歸是代入長女宗馥莉大殺四方。爾等上不得臺面的私生子,也敢在我面前置喙。宗馥莉的奮斗史,此時便被如數家珍:
一畢業就從基層做起,業績有目共睹。后來玩陽謀,給父親營造愛女人設,弄得幾個私生子一直沒法在生前被公開承認。上臺就誅老臣,在關鍵崗位換上自己人。掌握外部供應鏈,以退為進用辭職威脅董事會。關停與二房及私生子相關的子公司十幾家,最后試探性擊穿信托基金和敵方決戰。甚至鬧到引起國資委的調查,也被腦補成嫡長女“請君入甕”的玉石俱焚之計。
這里面韜光養晦的個人品質,隱鱗潛彩的不動聲色,時機已到的果斷決絕,都讓抖人為之拜服。“這么一堆破事她都能斗贏,太帶感了”“小三懷孩子的時候她才14歲,太能忍了”“情人把她送進佩鉑代因是想把她養廢,可她偏偏認真學習殺出一條血路”。
而知乎的“清醒男性”,當然是拒絕出演大女主爽文的。他們堅信輿情的一邊倒是宗馥莉買水軍、或是嫡庶神教作祟;認為宗馥莉把焦點從家庭爭產轉移到國有資產流失;好大一份家業品牌、圣人一樣的父親形象,就被她“任性”敗光,此前娃哈哈對農夫山泉的大勝而歸,這次怕是都要輸回去了。
為揭露宗馥莉的商業天才假面,虎撲更是貢獻了不少黑料。比如她炒期貨,虧得比王思聰還狠;想通過“中國糖果”上市,結果人家大股東高位套現,宗大小姐拿不出錢收購剩余股份,白白損失數億;繪聲繪色描述宗馥莉在娃哈哈有一棟5層樓的小房子辦公,辦公室如何有專門廚房,廚子如何到點給她燒飯,聽來特像慈禧床頭柜的兩罐紅糖。
對于抖音、小紅書群眾樂見其成的長公主掌權,知乎、虎撲人士則建議職業經理人接手。“不怕庸才,就怕自以為是的庸才,像她這樣玩下去,過些年大家就要和娃哈哈說拜拜了。”其另辟蹊徑之處在于,當所有人討論嫡庶誰繼承大統時,他們突然進諫說:“主公,不如禪讓給有德之人吧!”愛國人士更是翻起舊賬大談90年代的娃哈哈改制,認為宗慶后和宗馥莉兩父女成立多家體外公司把娃哈哈做成空殼,導致國有資產流出。看似家事,實則國事。
誰來掌舵娃哈哈對于群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更能承載大眾的情緒。愛看爽文的,喜歡大女主的,自然覺得宗馥莉贏了更好。代入企業老板,自認有商業頭腦、有大局觀的,便對長公主語帶譏諷。短短幾日,不知又有多少人為著別家事認清了身邊人呢。
口水戰之外
娃哈哈遺產爭奪案的豐富程度,正在于包羅萬象。本來之前都是港式豪門劇,“孩子是三叔的”民間臆測傳出后,網友又變成孟德爾研究起豌豆雜交了。
起因是大家發現宗老和宗馥莉都是方臉,而新孩子卻不是。“方臉是顯性基因,一般來說夫妻一方是方臉,孩子方臉的概率很大。突變一個不是方臉還有可能,但是這三個都不是方臉,那就非常蹊蹺了。”該死,我學生物的時候就沒有這么生動又好記的案例。
平心而論,支持私生子有繼承權的人并非全是“挺小三”。因為《民法典》認可非婚生子女有平等繼承權。所以娃哈哈遺產爭奪案比較隱秘的一個矛盾是傳統宗法邏輯與現代民法邏輯的沖突。
宗馥莉現在的做法,不僅是要讓私生子女沒辦法參與公司管理,更是要在宗法上對他們予以否認。可以說,既要殺人也要誅心。人家那邊余生希望就靠信托了,被搞沒了選擇對簿公堂。在所有矛盾公開化前,肯定是內部已經談不攏了。
眼下,一時間還看不到終章大結局。但針對私生子身份的認證,群眾討論也相當認真。一撥人說杜建英也不是吃素的,早就在浙二醫院里存好了老爺子的血液樣本。另一撥人則信誓旦旦,非本人到場,任何血液樣本不能成為司法鑒定依據。
群眾還關心起宗馥莉那淡淡的疏離感,認為是對人性失望的結果,如同三星長公主。那句“他很愛自己的員工”,原來是女兒的春秋筆法。當被爹味十足的主持人問有沒有幻想過另一半,宗馥莉一句話殺死比賽,“我覺得這個節目不是很高端。”
盡管在換掉娃哈哈多年代言人王力宏時曾遭遇負面輿論,但現在的宗馥莉的確是某種互聯網優秀女性想象的集合體。人們除了在她身上寄托傳統宗法制的嫡庶思維,還摻雜了政治正確話語下的女性形象期待。“封建長公主”和“現代大女主”是兩個沖突的詞匯,卻因緣際會被擬合在宗馥莉一人身上。
而親情最難言說的隱痛,也能在宗馥莉的身上盡情發揮。你厭惡那個用情不專的父親,卻為了復仇要假裝愛她,對外宣傳他也很愛你;你討厭虛與委蛇的后媽,竊取了母親和父親白手起家的革命果實,但對她假笑了近30年。從“傳宗”到“還宗”,江浙滬獨生女的故事,至此迎來全新篇章。
豐富駁雜,元素過多。現代傳統,腦中打架。娃哈哈遺產案,宛如中國式現代化轉型的中場戰役。當血緣倫理、法制精神與商業理性于此激烈碰撞,公眾的每一次站隊都在驗證吉登斯的現代性悖論。
在無限選擇的牢籠里,我們必須挑選一個身份來進行虛假安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