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李德喆 發自長春
人們常說德系品質是造車界的“扛把子”,說的并不虛,是看得見、摸得著、閉眼入那種。
一汽-大眾34年來,對產品品質近乎苛刻的“較真兒”,從來不是單點發力的噱頭,而是一套貫穿研發、生產、測試全鏈條的體系化執念。
一汽-大眾品質之旅年年搞,絕不是老生常談,今年把“高質量發展新標桿”的品質給具象化了。
汽勢Auto-First在今年一汽-大眾品質之旅上深刻感受到,這家老牌合資車企在34年的發展歷程中對品質與安全的執著堅守,更親眼見證了其在技術領域的持續突破與創新。無論是在生產制造環節,或是在測試驗證階段,還是在智能電動化的探索中,一汽-大眾始終踐行著“高質量發展新標桿”的角色。
“鋼筋鐵骨”:構筑安全銅墻鐵壁
車身骨架是汽車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工藝規劃專家薛華告訴汽勢Auto-First,一汽-大眾產品車身關鍵部位,如A柱、B柱、車身橫梁等大量使用高強鋼和熱成型鋼,拿ID.7 VIZZION(參數丨圖片)來說,高強鋼比例達81%以上,熱成型鋼使用占比達到30%以上,這兩項數據可以說達到了行業領先。
與此同時,一汽-大眾產品在焊點與焊裝膠的使用上也相當可觀。最多13000個焊接當量的密集排布,較同級車型提升超50%;而每臺車平均100米的焊裝膠用量,更高出行業水平40%。在一汽-大眾的工藝標準里,安全從來不是孤立的指標,而是與舒適、耐用性共生的系統工程。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行程我們還走進了一汽-大眾的碰撞試驗室,在這里親眼見證了一次追尾碰撞的全過程。實驗室工作人員介紹,一汽-大眾的安全開發標準遠超國標和行業標準,單一車型在交付前要經歷4輪碰撞試驗,耗費試驗車數量30余臺,碰撞次數近100次,是行業均值的兩倍以上。
耐久測試:近乎“自虐”的嚴苛考驗
很多人或許并不知曉,一汽-大眾在長春農安建造了一座亞洲最大的綜合性汽車試驗場。整車性能驗證專家趙麗紅介紹,一汽-大眾的新車在正式上市交付前,不僅要黑河和吐魯番進行極寒和極熱測試,還要在這座試車場經受58組彎道、28種特殊路況的考驗。試車員要連跑8個多月,累計行駛10萬公里,充分檢驗車輛在各種狀態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在這座試驗場內還有大眾汽車集團在亞洲地區唯一的防腐試驗中心。趙麗紅說,大眾在全球一共有三座防腐試驗場(區)。經過三年多的建設,一汽-大眾的防腐試驗中心于2023年10月建成,目前一汽-大眾的所有試驗車都能在自己的試驗中心進行測試實驗,而且還承接了中國區乃至亞洲市場所有大眾汽車集團產品(包括上汽大眾、大眾安徽,以及印度斯柯達等)的防腐測試工作。
據汽勢Auto-First了解,每一輛一汽-大眾生產的新車型均要在此開展長達18周的動態腐蝕試驗,在鹽霧、泥漿、石擊、強震、溫度交變等極端環境下,驗證整車的抗腐蝕性能,保障車輛三年不腐蝕,12年不銹穿。
新能源安全:極致標準守護萬無一失
電池安全是新能源汽車安全體系的核心支柱。在安全驗證環節,一汽-大眾新能源車型的子部件和系統總共要進行436項測試,比國標的53項測試內容更完整。其中最嚴苛的測試要求會達到國標的10倍。看似“自虐式”的測試場景,實則是對客戶可能遇到各種意外情況的提前模擬。
新能源安全主管工程師馬闊介紹,在主動安全防護方面,一汽-大眾新能源產品的控制系統能在發生熱失控10秒內發出報警信號,遠高于國標5分鐘的要求。而在驗證環節,一汽-大眾會對每一款產品連續做六次熱失控測試,只有六次實驗結果全都保持一致,沒有發生熱失控才算通過。
馬闊還表示,一汽-大眾早在十多年前便開發了一個故障預警平臺。從2011年新能源車剛開始示范運營的時候就已經投入使用了。隨著多年來的不斷升級打磨,這個故障預警平臺現在能夠實現對26種不同異常提前識別,準確率達到99%?,F在可以通過算法進行故障判斷,然后發給用戶提醒,通過4S店等售后服務網絡引導用戶進行召回等。
智能“黑科技”:合資大廠早有準備
當汽車邁入智能化新紀元,安全與智慧也正走向深度交融的新階段。作為本次品質之旅的“彩蛋”,我們看到了一汽-大眾面向智能化未來的黑科技產品——全自研的座艙模型Hi Space。包括對開門設計、零壓旋轉云椅、音樂玻璃、發光互動車身等功能都體現出了一汽-大眾對“更安全、更便捷”核心價值的理解。
內飾產品開發主管工程師張望劇透,在智能座艙領域,一汽-大眾重點考慮的是用戶平時的使用場景。為此,一汽-大眾工程師團隊開發的健康智慧座艙項目,通過整體座艙的概念模型設置和完善,來體現一汽-大眾對未來智能座艙的理解,目前也已經集成了20多項智能化功能,包括在燈光、音效等方面都有著大膽的創新。
在當前汽車行業如此復雜的大環境下,一汽-大眾要堅持三個“?!?。
首先是專注,一汽-大眾始終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的長期主義和利他主義,真正把品質和安全作為造車的核心理念和基因。
其次是專業,一輛高品質汽車不僅是一個獨立系統或孤立功能,而是需要各專業板塊協同作戰,包括領先技術、卓越制造、嚴苛品控,以及充分的驗證體系。
第三是專攻,一汽-大眾將始終專注于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專注于油電共進、油電混全智的發展路線不變,未來將持續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選擇。
汽勢觀:技術信任與市場適配雙重堅守
像一汽-大眾對產品品質貫穿全鏈條的“較真兒”,本質上是合資企業對“技術信任”與“市場適配”的雙重堅守——既不妥協于跨國車企母公司的嚴苛標準,也不將就于本土市場的短期需求。尤其是在當下汽車產業向智能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一汽-大眾以行動證明,真正的行業引領,不是追逐風口的速度競賽,而是筑牢安全底線并且積極回應客戶需求。這既是汽車制造業“回歸本質”的示范,更是對“高質量發展新標桿”“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標桿”目標的堅定踐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