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陣營微妙穩固,二、三陣營存大變數,第四陣營謀逆天改命。
全球汽車產業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過去5年在中國汽車市場演繹得淋漓盡致。
前幾年前中國主要車企集團還呈現“六大四小”格局(即六大汽車央國企外加奇瑞、長城、吉利、比亞迪),持續了十余年;在百年跨國汽車巨頭的扶持下,中國頭部上市車企集團,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然而,時代變了,而且快得讓人毫無招架之力,后來各種新勢力如雨后春筍,汽車行業百家爭鳴。
2025年上半年,中國主要上市車企陸續公布銷量業績后,徹底天變!四小變成“兩強兩大”;過去的”六大“,則境況各有不同;造車新勢力死傷慘重,剩者為王。
01
截至7月18日,《汽車K線》統計的18家主要上市車企集團上半年全球累計銷量為1458.15萬輛,占同期中國汽車總銷量約93%。其中,10家車企集團增速跑贏行業大盤,僅4家銷量同比減少。
2025年以來,在“兩新”政策疊加價格戰的持續促進下,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1~6月,中國汽車銷量為1565.3萬輛,同比增長11.4%。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顯示的零售數據增速同樣亮眼,顯示出中國汽車業為推動實體經濟和消費做出很大貢獻。
隨著資本造車大潮逐漸褪去,中國汽車行業馬太效應越加顯現。
今年上半年,高居榜首的比亞迪銷量為214.6萬輛,而排在最后的蔚來累計銷量為11.4萬輛,兩者相差近19倍。
《汽車K線》發現,中國主要上市車企集團上半年銷量已經分化為“四大陣營”,且各有特點。
02
在第一陣營中的三家車企集團,規模基本處于約200萬量級,分別為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控股集團,兩家為中國民營上市車企。
這三家2025年上半年銷量分比為214.6萬輛、205.26萬輛和193.17萬輛,同比增長33%、12.35%和3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占中國汽車上半年總銷量39.2%,可謂強者恒強。
吉利控股集團與上汽和比亞迪的差距其實并不算大,也就在10萬、20萬之間,極有可能在下半年發生變化。
目前,比亞迪國內有意控制收斂、加速海外擴張;上汽集團則是合資企穩、華為合作加碼,奪回王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吉利控股集團的主體,收緊拳頭回歸“一個吉利”,吉利汽車集團上半年銷量達到140.9萬輛,同比增幅高達47.45%。
由于新產品陣容持續發力,吉利汽車(0175.HK)上調全年目標至300萬輛,是所有中國上市車企唯一上調目標的,也讓吉利控股集團全年有望突破400萬輛大關。
如果沃爾沃下半年銷量回暖,疊加吉利汽車在強產品周期推動下,十年前奪取中國品牌銷量第一寶座,十年后拿下中國(上市)車企集團銷量桂冠,更讓人拭目以待。
03
相比第一陣營在規模上遙遙領先(較第二陣營領先超35萬輛),第二、三陣營7個席位主要被央國企占據(長城汽車第10位),情況也顯得復雜很多。
中國一汽、長安汽車、奇瑞控股上半年銷量分別為157.1萬輛、135.5萬輛和126萬輛,同比增幅分別為6.1%、1.59%和14.49%。
在三大汽車央企中,2025上半年中國一汽表現最好,銷量增速差強人意。
得益于大眾和豐田在華積極調整策略和產品結構,一汽-大眾和一汽豐田總體在所有合資車企當中表現穩健,穩住了一汽集團的基本盤。
靠自身實力在央企重組整合奪取主動權的長安汽車,前6個月保持相對穩定。
由于自主板塊表現較強,長安汽車沒有像其他國有汽車集團那樣,受合資車企銷量下滑過多的拖累。
不過,就長安汽車目前的增速,倒是很有可能被海外市場非常強、正沖刺港股IPO的奇瑞集團后來居上。
今年上半年,奇瑞旗下幾大品牌表現可圈可點,重新梳理國內銷售業務組織構架后,奇瑞有望迎來新一波增長。
04
由于下滑幅度達到14.72%,東風汽車集團(不納入參股的賽力斯)上半年銷量僅為82.39萬輛,險些被北汽集團超越,后者上半年銷量為81.7萬輛,增幅為6%(其中,北汽藍谷半年銷量為6.7萬輛,大增139.73%)。
如果下半年東風集團還不能止跌企穩,那么這個曾經在六大汽車央國企銷量排行第二的大型汽車集團,可能會在此消彼長中,淪為倒數第二。
所幸的是,東風汽車已經意識到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奕派科技獨立,東風日產新能源產品全面本地化,甚至有望出口,倒是有可能穩住總體基盤。
與東風集團處境類似的廣汽集團也處于調整期,上半年銷量為75.53萬輛,同比下滑12.48%。
類似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也在穩合資,強自主的同時,加強與華為合作。
隨著廣汽豐田拉動,傳祺、埃安、昊鉑三大自主品牌統合管理略顯成效,該公司董事長拜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或加速雙方合作快速落地,推動集團重返上升通道。
與第三陣營的東風、北汽、廣汽三個老大哥相比,仍有差距的長城汽車上半年銷量為56.98萬輛,同比微增1.81%。
這讓魏建軍一直在進行組織構架和產品結構調整,諸如提拔內部人才,加強歐拉品牌切入純電小車市場,以應對方盒子和硬派越野市場趨于飽和、競爭對手過多的局面。
7月18日,長城汽車發布業績公告,上半年營收為923.67億元,同比增長1.03%,與銷量增速保持同步;歸母凈利潤為63.37億元,同比下降10.84%,在價格戰激烈的上半年,該業績表現實屬不易。
05
與前三大陣營50萬,100萬,150萬和200萬量級相比,第四大陣營目前半年銷量均低于30萬輛,但中國有句俗話,拳怕少壯,后生可畏。
半年銷量業績增速超100%的上市車企均出自于該陣營,且均為造車新勢力。分別為零跑汽車、小鵬汽車和小米集團的155.68%、279%和483.93%。
由于頭頂“半價理想”的高性價比光環,且擁有純電和插電兩種新能源路徑,零跑汽車上半年銷量突破20萬輛,達到22.17萬輛,稱雄造車新勢力。
原“一哥”理想汽車由于高端混動市場競爭慘烈,以及首款純電動車型折戟,上半年勉強超過20萬輛,同比僅微增7.9%。
雖然背靠華為,但賽力斯上半年銷量為19.86萬輛,罕見同比下滑15.77%,為18家上市車企中,半年銷量下滑最大的企業。
「來源:賽力斯公告」
不過,新車上市有望改善業績表現,更重要的是,高價值車型占比提升,已經讓其財務業績大為改善,盈利能力增強。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賽力斯歸母凈利潤預計增長66.2%到96.98%,為27億~32億元。
這不免為現階段普遍追求銷量增長、拉高市占率的中國汽車行業,提供了一個非主流樣板。
在爭議中狂奔的小米集團(汽車),上半年不僅創造中國汽車工業的奇跡,也實現了所有上市車企集團最高增速,以15萬輛直接碾壓了造車新勢力IPO第一股蔚來(11.4萬輛),將有三個品牌的蔚來壓在最后一位。
不過,李斌的低價螢火蟲和最新樂道L90似乎燃起了蔚來再戰的信念,并得到市場認可。尤其在資本市場,蔚來最近這一波,贏麻了!
似乎車賣的好,不如心跳玩的好……
Views of AutosKline:
四大陣營不僅是市場份額重新劃分,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中,依托“兩新”政策與新質生產力,加速企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這場深刻變革,正推動產業資源向頭部集中,隨著汽車行業反內卷行動深化、規范競爭秩序,中國汽車業格局也正變得愈加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