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凌晨,莫斯科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根據路透社、BBC、《華爾街日報》等多家權威媒體的即時追蹤,烏克蘭對俄羅斯首都及其周邊發動大規模無人機襲擊。俄國防部高調宣布一夜間擊落117架無人機,而西方情報渠道則認為,實際突破俄防線的無人機數量遠高于俄方通報。莫斯科主要機場陷入癱瘓,數千旅客滯留,空域封鎖導致航班大面積延誤。俄烏沖突進入無人機與信息戰的白熱化階段。隨著襲擊規模的升級,俄羅斯紅線被再度觸及,和平前景變得愈發渺茫。
無人機“蜂群”壓境
烏克蘭無人機對莫斯科的襲擊并非孤例。過去數月,俄烏前線不斷傳來無人機大規模集群作戰的消息。2025年7月中旬,烏克蘭在短短24小時內出動超200架改裝FPV無人機,針對俄軍縱深目標實施飽和打擊。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最新統計,今年以來烏克蘭無人機攻擊次數同比增長273%。這些無人機多為民用機型基礎上改裝,僅數千美元成本,搭載簡易爆炸裝置,便可威脅價值千萬美元的俄軍防空系統和后勤樞紐。
本輪攻擊有著高度組織化與分工。烏軍不僅動用空中無人機,還首次將地面機器人和“機器狗”投入實戰,遠程逼迫俄軍士兵撤退。北約情報體系的深度介入更為烏克蘭無人機行動賦能。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的分析,烏軍通過星鏈系統與北約情報實時聯動,能夠在幾小時內鎖定俄方高價值目標并立即發起攻擊。
無人機的使用極大改變了前線作戰生態。低空、低速、小型化的無人機,突破了俄軍高空防空網的傳統設計。俄軍S-300等防空系統主攻導彈和戰機,對這些無聲無息的小型目標反應遲緩。俄方雖然宣稱日產170架Shahed系列無人機進行反制,但在多點飽和打擊下,攔截率遠低于俄方公布的數據。
大國防線頻遭突破
7月19日,莫斯科居民區出現無人機殘骸,造成1死43傷。這一事件成為本輪沖突的轉折點。俄國防部在21日通報,20日晚至21日清晨擊落117架無人機,前一天曾擊落172架,其中30架發生在莫斯科周邊。與此同時,西方媒體普遍質疑俄方通報的準確性。基于實地衛星圖像和民間社交媒體的碎片化信息,外界認為實際突破莫斯科空防的無人機數量遠超官方數據。
襲擊導致莫斯科主要機場癱瘓,單日滯留旅客高達2700人。機場大廳臨時安置區人滿為患,航班大面積延誤。俄羅斯社會出現恐慌情緒,莫斯科及周邊人口超過2000萬,首都安全底線被接連沖擊。俄內務部緊急調集防暴部隊加強機場與關鍵基礎設施的安保,多地政府啟動了高等級反無人機應急預案。
實際防御體系的效能也在此次襲擊中暴露無遺。俄軍高價防空設備頻繁前置部署,成為無人機“活靶子”。一些雷達系統因未能及時開啟干擾,或因頻繁變換位置反而暴露自身,導致電子戰系統被烏軍定點清除。7月21日夜,烏軍“幽靈部隊”繞開主戰場,針對俄軍指揮所、雷達站、后勤樞紐連續實施精準打擊,極大削弱了俄方整體作戰能力。
技術與心理的雙重較量
無人機戰爭不是簡單的裝備競賽,更是一場信息與算法的較量。2025年,烏軍已實現“偵-打一體”閉環作戰,利用北約衛星、電子偵察和地面情報,實現數小時內的目標發現與摧毀。《新美國安全中心》最新報告指出,從2024年底到2025年6月,烏克蘭無人機對俄高價值目標的命中率提升了近50%。低成本、高效率的無人“蜂群”,在戰略上形成了對俄軍傳統防空體系的“碾壓”。
俄軍被迫加快無人機制造節奏,日產達到170架以上,但高成本Shahed無人機在與烏軍“蜂群”纏斗中難以取得戰場主動權。實戰中,烏克蘭利用“蜂群戰術”,以數量優勢消耗俄防空彈藥,造成俄方防空彈藥短缺、士氣下滑。部分俄軍基層單位在社交平臺上匿名吐槽,稱“攔不完的無人機,打不完的警報”。
心理戰同樣成為烏克蘭重要的戰略工具。無人機襲擊不僅給俄軍造成物理傷害,更在俄社會制造恐慌。莫斯科居民面對反復拉響的空襲警報和機場癱瘓,信心受挫。俄官方不得不動用宣傳資源安撫民眾,同時加緊對網絡輿情的監控。多家國際智庫分析指出,俄烏沖突已從傳統對線,轉向心理戰、信息戰和技術戰三位一體的全面博弈。
多重困局下的戰爭預判
當前俄烏局勢,已經不再是單一的軍事沖突,而是多維度的系統性對抗。根據美國蘭德公司和英國國防部近期發布的前線報告,俄烏雙方都在為一場持久戰做準備。美國智庫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預測,接下來50天內,雙方將繼續激烈拉鋸,戰場格局難有實質性變化,談判窗口極其有限。
實際情況更加復雜。北約對烏克蘭的情報和電子戰支持不斷加碼,俄方則不得不將更多防空和反無人機資源投入本土防線。烏克蘭“幽靈部隊”戰術已經常態化,專打俄軍神經中樞和后勤鏈條。雙方在東部、南部戰線均出現無人機對決的“算法戰場”,傳統火炮和坦克作戰逐步被邊緣化。
對于未來走向,國際安全領域普遍認為有三種可能:一是雙方在50天內激戰后,形成事實上的停火線,進入談判階段;二是戰爭進入消耗戰,北約持續支持下烏克蘭雖能遏制俄軍攻勢,但自身損失同樣巨大;三是俄烏在外部壓力下各自讓步,北約介入維和,但任何協議都難以消弭雙方深層次矛盾。無論哪種情形,俄烏都已付出沉重代價,和平重建遙遙無期。
參考資料:俄對烏大規模空襲致17死傷 莫斯科遭大批無人機襲擊 數千乘客滯留機場
2025-07-21 23:30·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