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股風浪來得快去得也快,,只留下了一個“他曾經火過”的記憶:名下有著公司、北大出面打臉、侵權危機......種種問題似乎同樣是一夜之間就讓這個名字被扔進了舊紙堆。廢棄的菏澤南站自帶故事感,一首耳熟能詳的老歌又自帶中年人和老一輩的青春情懷,再加上一個復古的形象:大背頭,舊西裝,抱著吉他,這身行頭讓他看起來像是從上個世紀的舊畫報里走出來的,與周遭格格不入卻又因此格外醒目。
我們需要的不是郭有才,而是一個像“郭有才”這樣的符號,而郭有才本人恰好成了那個被選中的“幸運兒”,于是一場幾乎全民參與的狂歡就這樣開始了。問題在于它所暗示的“預謀”,那個表現的相當誠摯的郭有才背后是否早就有一盤精心計算的商業大棋?他的一舉一動、包括“草根人設”難道都是設計好的劇本?
更讓人不安的細節是,這家公司恰好在他爆火的前一個月被注銷,這“神來之筆”一樣的操作,反而更添了一股“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而網友最不缺的就是“挖情報”的能力,這種對人的信任一旦出現裂隙,剩下的問題被發現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了,那些中立的、吃瓜的、看樂子的、甚至嫉妒他的網友都會拿著放大鏡,去審視這個他們短短時間就被捧成神的大網紅。所謂“被北大邀請”被北京大學官方下場否決打回原形,于是那個“好學上進”的光環也碎了,在我們看來這不是簡單的誤會,而是一種“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虛榮。
那首讓他封神的《諾言》被曝出并未獲得商用授權,于是那個“原創才子”的濾鏡也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