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合肥蜀山區南七街道航鑫家苑小區,昔日堆積雜物的樓道變得整潔通暢,曾經斑駁的墻面潔白平整,居民們在新落成的休閑廣場上愜意納涼……
近年來,蜀山區南七街道以小區品質提升為抓手,探索黨建引領、多元共治、長效賦能等精細化管理路徑,為居民營造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南七街道住宅小區干凈整潔,和諧有序。
力量下沉一線 讓“獨角戲”成為“大合唱”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如何不斷提升治理水平?市區兩級把力量下沉到基層、把問題解決在一線,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一線參與城市精細化管理及社區基層治理。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引導群眾廣泛參與,讓每位市民都成為城市形象和文明的“守護者”。
從今年5月開始,來自市、區和街居的黨員干部組成“紅馬甲”志愿服務隊,每周抽出半天時間,集中深入轄區不同老舊小區,開展環境治理行動,推動轄區老舊小區實現“潔凈美”的轉變,惠及群眾15000余人。
在廣大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街道群眾積極參與,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麗家園。
基層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蜀山區持續推動資源、力量、服務向基層下沉,深入開展“黨群齊心周周行動”,組織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每周利用半天時間,深入一線參與城市精細化管理及社區基層治理,發揮集中攻堅、督導協調、宣傳服務等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區領導帶頭、部門參與、屬地協同、帶動群眾”的工作格局。
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讓“干部帶頭干、群眾跟著上”的生動局面不斷升溫,讓群眾獲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再提升。
在金環花園小區,新增的休閑廣場煥然一新。
實施精網微治 讓基層“末梢”成為“前哨”
老舊小區的“逆齡”蛻變,源于一套“靶向治療”的精細治理方案。
精準“把脈”瞄準短板,南七街道各社區組織網格員全面進樓棟排查,給小區做全身“CT”,形成精準的“問題清單”。
靶向“開方”系統治理,南七街道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三清一分類”精準整治方式:清圍墻亂象、清空間侵占、清樓道隱患,分類處置促循環。在持續8周的義務勞動中,志愿者們累計清運垃圾44車、廢舊家具42件,拖離僵尸車23輛,整治私占菜地41處,清除小廣告200余處,消除飛線充電隱患76起。
在金環花園小區,新增的156個停車位讓“搶車位”成為歷史;鍋爐廠宿舍更換800米老化管網后,“雨天積水、晴天堵塞”成為過往;航鑫家苑的防汛泵房即將竣工……50件民生實事落地,多元力量各持“繡針”,以精細入微之工,“繡”出百姓幸福生活的錦繡篇章,共同勾勒出城市充滿溫度與希望的民生面貌。
老舊小區的蛻變之路,正是基層治理從粗放式“覆蓋”向精細化“抵達”的生動注腳,真正實現了從“一時煥新”到“長久宜居”的治理躍遷。
數據賦能增效 讓“民生”跟著“民聲”走
民之安樂皆由治。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
“智能監控系統給小區裝上‘智慧大腦’,現在有了‘電子眼’,啥問題都逃不過!”“我早上反映的停車位問題,下午就有人員對接了!”南七街道金環花園小區居民黃先生對街道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模式贊不絕口。100件急難愁盼全部辦結,居民滿意率達100%。
據介紹,南七街道在小區公共區域安裝智能攝像頭,結合天網系統高效監測小區內澇、公共安全、設施管養等隱患。通過完善12345市民服務熱線機制,落實“接訴即辦”工作要求,問題處置效率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南七街道積極挖掘“南七老廠記憶”,在化機廠、航鑫家苑小區分別打造“化機1958”“夢想航班”項目,讓老地方有了新動能;組織“最美庭院”評選活動;邀請老職工講述奮斗故事,凝聚共建共識,讓“工業銹帶”蝶變“生活秀帶”,形成治理、提升、鞏固的良性循環。(徐疆眉 朱蓮蓮 代波 劉亞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