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家裝圈的天,塌了。
53歲的靚家居創始人曾育周,從高樓一躍而下,留下10億債務、1000多個討薪的員工、2000多戶爛尾的裝修房——這個2001年靠家裝起家,巔峰時開160家店、服務55萬人的梟雄,最終被大環境和資金鏈勒斷了氣。
網友看著空蕩蕩的門店罵:"他倒是一了百了,可那些交了幾十萬裝修款的業主咋辦?跟著跳樓嗎?這哪是破產,是把老板跑路玩成了升級版,連命都賠進去,卻沒給任何人一個交代。"
曾育周的發家史,曾是廣州老板的勵志模板。
2001年開店,2008年搞"整裝服務",把裝修從"游擊隊"變成"正規軍",巔峰時門店比奶茶店還密集——這哪是做生意,是把"擴張"當飯吃,卻忘了家裝行業的錢,從來不是那么好賺的。
有同行爆料:"他2022年還喊著要開到200家店,可那會兒現金流早就出問題了,付款周期從18天拖到半年,供應商都快被逼瘋了,這哪是擴張,是抱著炸彈往前沖。"
最諷刺的是 "停業通知比業主還突然"。員工說"前一天還在開會,第二天就通知關門";業主更懵,交了一半裝修款,回頭發現工地停工,門店鎖門 —— 這哪是破產,是把 "卷款跑路" 包裝成 "破產清算"。
有業主拿著合同罵:"合同上寫著延期賠償,現在人都沒了,找誰賠?他搞整裝服務時吹得天花亂墜,現在看來,整的不是家裝,是業主的錢包。"
合作方的 "血淚賬",比裝修圖紙還亂。分包經理說 "欠了18萬工資",老鄉們"三四十萬被拖",供應商的材料款更是石沉大海——這哪是欠款,是把合作伙伴當成了"提款機",先賒賬再賴賬,最后用命一了百了。
有包工頭苦笑:"我們農民工討薪還能堵門,現在老板沒了,門都堵不了,只能拿著欠條哭,這世道,老實人最吃虧。"
曾育周的"口碑",碎得比裝修垃圾還徹底。生前被稱為"家裝領軍人物",死后被罵 "不負責任"——這哪是人設崩塌,是把"老板"的體面踩在腳下。
有前員工透露:"他去年還在臺上講誠信經營,臺下卻在催財務再拖拖供應商的款,這種雙面人生,怕是早就把自己逼瘋了。"
他的"決絕",最對不起的是討生活的人。1000多員工等著工資交房租、還房貸,2000多業主等著新房結婚、落戶,300多供應商等著回款發工資 ——這哪是解脫,是把爛攤子甩給最無辜的人。
網友算得清楚:"10億債務,平均到每個人頭上,員工少則幾萬,業主多則幾十萬,他一跳了之,這些人的日子咋過?"
更扎心的是"破產清算走形式"。公司沒固定資產,總部、門店、倉庫全是租的,所謂清算不過是 "把空氣分給債權人"—— 這哪是破產,是早就挖好了坑,等著所有人跳。
有律師罵:"從付款周期拉長那天起,他就該知道會有這么一天,卻不想著止損,反而繼續擴張,這不是經營不善,是把大家的錢當成了賭注,輸了就跳樓,太自私。"
靚家居的倒下,不是個案是警鐘。這幾年家裝行業一片哀嚎,材料漲價、人工成本上升、房地產低迷,不少公司都在"延期付款-拖欠工資-關門跑路"的惡性循環里打轉——這哪是大環境的錯,是老板們把"杠桿"玩成了"上吊繩"。
有業內人嘆:"都想做大做強,卻忘了家裝是重資產行業,現金流一斷,就像多米諾骨牌,倒得比誰都快。"
最該反思的,是"老板的責任"。曾育周如果早一點止損,少開幾家店,或許能保住基本盤;如果早一點坦誠,跟員工、業主、供應商商量,或許能找到出路——可他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
網友說得狠:"當老板不能只想著風光,不想著擔責,既然敢開公司,就得有扛事的勇氣,跳樓是最沒種的做法。"
說到底,靚家居的悲劇,是無數中小企業的縮影。大環境不好不是借口,經營不善不是理由,把責任推給所有人,最后用命逃避,才是最讓人不齒的。
希望那些還在硬撐的老板們看看:員工要的是踏實,業主要的是放心,供應商要的是誠信,這些比開多少家店、賺多少錢都重要。而那些被欠薪、被爛尾的人們,也別放棄維權。哪怕希望渺茫,也要讓后來者知道:做生意,得講良心,不然,就算爬到再高的樓,也會摔得粉身碎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