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如果我們現在把成績好的學生全部掐尖,集中到幾個重點的學校、重點的班里,這樣做到底對不對?乍一看這是區別對待優待好學生,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但是你仔細想一想,到了高考的時候,清華北大的錄取是不是也是掐尖選拔,也是把分數最高的學生篩選出來,放到最好的大學里?那怎么到了中學這樣做就不對了?
教育講究因材施教,篩選出最好的人才,提供最好的條件,然后讓這些最頂尖的人才去帶動社會的進步,這個效率才是最高的。
但是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國家為什么要明令禁止掐尖?要搞陽光招生呢?這件事情背后藏著的不僅僅是教育公平這么簡單的理由。
國家禁止掐尖招生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說我們光把好學生聚集起來,那問題其實也不大。因為一方面有的孩子學得快,有的孩子學得慢,你硬是要混到一起,老師也不好教。
另外一方面,人家成績好是自己的本事,你就算不掐尖招走,他留在普通的學校,最后是學校的升學率好看了,但其實考上好大學的還是這幾個原本成績就好的學生。對于其他學生來說,似乎也沒什么區別。
那就有家長說了,優等生都被招走了,留下的都是不愿意學習的孩子,在一起更沒希望了,自己家孩子身邊連個榜樣都沒了,一點學習氛圍都沒有。但是優等生也是人,他也不是教學工具,他也希望身邊的同學都成績優異,都是志向遠大,都能夠互相激勵,好學生也沒有義務去給別人當榜樣,可是掐尖選拔,真正帶走的不只是學生,更有師資。
那些超級中學,把最好的生源集中起來,當然它的錄取率就好看,資源就很多了,給老師的待遇也就更好了。甚至有些名牌的高中為了吸引老師,可以給家屬安排到電力局、教育局去工作,老師自己教重點班,他也輕松,學生自學能力強,也不用操心紀律。這樣一來,老師當然都喜歡去那些超級中學了。
優秀的學生和優秀的老師全都走了,普通高中和縣城的高中就更沒戲,這個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掐尖教育最大的代價其實是它讓大部分人失去了希望,畢竟超級中學是少數,普通中學才是大多數。不是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從一歲開始就成功的,每一個人的成長軌跡都不一樣,開竅的時間也有早有晚,小學成績不好的不代表中學就不能逆襲,但是如果從小就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就等于告訴他你沒有上重點中學,你就沒救了,你就別努力了,你們都沒有前途。
這樣的恐懼就讓家長逼著小學生開始超前學習,從國家整體的角度來看,讓全國的小孩子在最該發育身體的年紀,天天關在教室里面,壓迫他們學習,讓一整代人看到書就惡心,榨干他們對學習的好奇心。
這么做真的有未來嗎?就算這樣能多選出來幾十個天才又如何呢?教育真正需要考慮的是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到這里我們能慢慢理解了,為什么明明可以用掐尖來選出人才,卻要堅決地禁止掐尖招生。
今天你能掐尖,明天你能分流,半大的孩子還沒有成人,他就通知你,說你沒前途了。這樣的社會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社會嗎?所以今年的教育部甚至專門出臺了陽光招生專項行動,來打擊這些跨區域招生限制快慢班的劃分,同時推進縣中振興行動,把優秀的師資也留在基層中學,寧愿犧牲一些教學的效率,也要保住基本的公平。
不僅如此,前些年推動了中考分流,現在也從一刀切的剛性政策逐漸開始松動了。
這件事情真的讓家長太焦慮了,很多家長寧可把孩子送去打工,也不讀職高,這個倒也是在逼著學校去適應社會的需求,所有的這些政策都不能夠立即解決教育的問題,但是他們共同指向了同一個方向,那就是國家的發展確實需要參天大樹和棟梁之才,但是你光指望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也同樣需要灌木、需要野草、需要青苔,需要各個層次的人才能夠構建出一個國家長遠發展的生態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