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 據法新社7月20日報道,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稱,隨著特朗普政府和其他西方機構大幅削減援助,中國將擴大其對東南亞發展的影響力。
報道稱,洛伊研究所認為,東南亞地區正處于“不確定時刻”,面臨西方官方發展資金的減少,以及美國“懲罰性”關稅的威脅。
報告稱:“西方援助的減少可能會讓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盡管亞洲其他捐助者的重要性也會增加。”
洛伊研究所在報告中說,對東南亞的官方發展資金總額——包括捐助、低息貸款和其他貸款——2023年“小幅”增長至290億美元。但此后,美國總統特朗普暫停了約600億美元的發展援助,這占美國海外援助計劃的大部分。
報告稱,包括法國和德國在內的7個歐洲國家以及歐盟已宣布將在2025年至2029年間削減172億美元的援助。英國也表示將減少76億美元的年度援助,從而將政府資金重新用于國防。
報告預計,根據各方最新發布的消息,到2026年,東南亞得到的官方發展資金總額將減少20億美元以上。
報告說:“資金的削減將對東南亞造成沉重打擊。”報告說,盡管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有大約8600萬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3.65美元。
報告說:“東南亞發展融資格局的重心似乎將向東轉移,特別是北京,但也包括東京和首爾。”
報告稱:“隨著西方減少發展支持,中國作為該地區發展項目參與者的相對重要性將會上升。”
報告說,北京2023年對東南亞的發展融資增加了16億美元,達到49億美元,這些支持主要通過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相比之下,西方承諾的基礎設施項目近年都沒能兌現。同樣,西方承諾支持該地區的清潔能源轉型也未能落地。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0日報道,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發布報告稱,就在美國和歐盟削減對外援助預算之際,中國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基礎設施資金提供國,正在不斷擴大地區影響力。
報道稱,報告主要撰稿人亞歷山大·達揚、格蕾絲·斯坦霍普和羅蘭·拉賈寫道:“中國是東南亞基礎設施融資的最大合作伙伴,不過傳統援助國的援助總額依然超過中國。隨著西方援助減少和中國調整策略,中國有望重新獲得主導地位。”
東南亞的傳統合作伙伴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聯合國、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
美國今年預計將削減83%的對外援助,歐洲資金也在減少,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破壞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
報道指出,在此背景下,中國正借助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最近的案例包括連通中國與越南和泰國的鐵路項目。
報告寫道:“盡管基礎設施競賽放慢腳步,但隨著西方減少發展支持,中國作為該地區發展項目參與者的相對重要性將會上升。北京保留了大量基礎設施項目,還表現出繼續承擔重大項目的意愿。”(編譯/潘曉燕 劉子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