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句“想征婚”,把老頑童推上熱搜
昨天一早,一條短視頻沖上熱搜:
鏡頭里,黎彼得穿著病號服,頭發花白,笑瞇瞇地說:“我都75啦,還想找個靈魂伴侶,李龍基可以再婚,為什么我不行?”
彈幕瞬間刷爆:
“師爺要找秋香?”
“會寫《Monica》的人,也要寫《夕陽紅》了嗎?”
02
歌寫盡了浪子,人卻沒躲過孤獨
很多人只記得他是《唐伯虎點秋香》里搖頭晃腦的師爺,卻忘了他給張國榮寫的《Monica》、給許冠杰寫的《浪子心聲》。
那些年,他一句“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唱紅整個華語圈。
如今,他住在香港土瓜灣的小公屋,客廳堆滿舊唱片和藥袋。
年初流感加腎衰竭,他瘦了十幾磅,朋友鐘志光天天送粥,他卻不肯告訴干兒子黃宗澤:“人家工作忙,不想麻煩。”
03
十幾萬供兒子讀書,換來一句“不想上班”
黎彼得最放不下的,是30歲的兒子。
當年他掏十幾萬送兒子去南京學中醫,“想著學門手藝,結果畢業證沒拿到,回港就在家打游戲。”
父子倆曾一年不說話。
轉折點在今年五月,兒子突然拎著外賣出現在病房:“爸,今天想喝粥還是喝湯?”
一句平常的問候,讓老頭紅了眼眶。
他幫兒子還了十幾萬卡債,卻當著記者面說狠話:“哪天我走了,他睡天橋也不會死。”
話雖硬,卻悄悄把銀行卡密碼改成了兒子的生日。
04
想征婚,不是找保姆,是找同桌吃飯的人
記者問:想找個什么樣的人?
他掰著手指數:
“不用漂亮,能聽懂我說冷笑話就行。”
“最好會點外賣,我腎不好,不能老吃咸魚雞粒炒飯。”
“晚上能一起聽老歌,聽到《倩女幽魂》別嫌吵。”
沒有豪宅、沒有鉆戒,只有一臺舊音響和滿屋歌詞手稿。
他說得直白:“我就想找個人,一起等外賣、一起搶電視遙控器。”
05
網友留言,把留言區變成了相親角
視頻發出不到三小時,評論區成了大型“毛遂自薦”現場:
“黎老師,我55歲,會點粵語,也會點外賣!”
“我媽65,愛聽老歌,坐標廣州,可奔現!”
還有人調侃:“寫首新歌當彩禮,行不行?”
老頭一條一條讀,笑得見牙不見眼:“原來想脫單,比寫一首金曲簡單多了。”
06
年輕時,他寫“浪子心聲”,寫的是別人的故事;
75歲,他說“想征婚”,說的是自己的心事。
沒有轟轟烈烈,只想有人一起把冷飯炒成熱粥。
如果你也會點外賣、不嫌老歌吵,不妨去留言區報個名——
也許下一個被《Monica》點名的,就是你。
【感謝關注,本文為個人見解,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